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扇文化撷趣

  留如藩

  在酷暑高温季节,人们大多享受着电扇、空调带来的凉爽,很少有人用手摇的扇子招风消暑纳凉。然而,扇子这一消暑纳凉工具,历史上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还由此派生出了许多与扇文化有关的意趣。现根据史料记载及脑海里的记忆,整理撷趣于后,以飧读者。

  扇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扇子的国家,晋朝《古今注》中“黄帝作五明扇”“舜帝造扇”的记载,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那时称扇子为“便面”,后又为宫廷仪卫的饰品。扇子用于扇风纳凉始于汉代,多用羽毛所制,“扇”字“户”下从“羽”。到了北宋年间有折扇,又名蝙蝠扇,聚头扇。明朝皇帝朱棣,十分喜爱折扇,令工匠制作大量精美华丽的折扇,赐于大臣赏品。随后有了苏州的檀香扇,广东的葵扇,山东的麦秆扇,杭州的绢扇、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江苏的象牙扇,上海的木雕扇、九龙扇等。

  扇书

  扇面书法悠久,最早见于《晋书》记载: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达百钱。据说,近代常熟的陈嘉良,利用10个月时间,在九寸半的扇面上(单面),写下全册《古文观止》,共一百二十三篇,计十万八千零九十五个字,一时引起轰动,声震中外。

  扇画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扇面上作画题字,留下珍贵的书画作品。如齐白石、苏东坡、唐伯虎、吴昌硕、徐悲鸿等。据说,在上海博物馆还保存着最早扇面上画的《两宋画册》中的柳桥归骑图。至于梅、兰、竹、菊等类字画也常见。我家现存的3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江西南昌“滕王阁”画及苏东坡的“滕王阁”诗序,全文670多个字,其画及诗序虽属仿制,但670多个字诗序,阅读起来,却有一番风味。还有,前几年,在一个旅游景点,偶得一把纸扇,上面有陈毅元帅题写的“幽蘭”诗画,至今我也作为珍藏品收藏。虽价值不大,但我感到有陈毅元帅吟的诗及画,特别爱惜。

  扇诗

  历代文人喜在扇面题诗,如唐代杜牧有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明代唐寅在扇面上题:“红树黄屋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等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文坛泰斗郭沫若亦有“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的题咏,既阐明了扇子的功能,又赞美了扇子制造的精湛工艺。也有劳动人民借用一把扇子,把不劳而获的腐朽剥削阶层可憎面目,入目三寸地刻画出来的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苗半枯焦;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扇联

  这是联苑中的一朵奇葩。如“清风生掌握,爽气满襟怀。”“举起随时消酷暑,动来无处不清风。”“却将妙质因风剪,为出新裁对月描。”联语文字优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扇谜

  扇谜,在我国谜海中也是引人感兴趣的浪花。如:“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进冷宫。”“有朵花不常开,半截纸半截柴,三冬它在柜中放,盛夏无风手中栽。”还有“打开半个月亮,收起兜里可装;来时石榴花艳,去时菊花盛开。”等等不一而足,纳凉摇扇猜谜,益智添趣,愉悦身心,实为高雅。

  扇戏

  以扇子为戏名,自古有之,有《桃花扇》、《沉香扇》等。同时,在戏剧艺术中扇子作为道具,能使戏剧锦上添花,如演《济公活佛》的戏剧中,一把“破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令人叹而观止。还有,扇子可以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使观众通过一把扇子,就可识别角色的身份,了解善恶忠奸,表达演员的情感。如“武者扇胸前,文者扇掌心,高贾扇肚腹,小人扇头顶,媒婆扇肩膀,轿夫扇裤裆。丑扇目,僧扇袖,大花扇衣襟,小生扇子不离手,小旦一扇藏千金。”这些逼真的描写,把扇子与演员扮相,刻画得惟妙惟肖。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扇文化撷趣 2022-09-16 2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