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 希望世人都能遇见
汪祖军
这年头,我们似乎都太“忙”了。忙着糊口、忙着名利、忙着欢娱、忙着在时间的漩涡里沉浮,忙得没耐性去欣赏慢工细活,靠一些契合自己生活主题的“背景音乐”和满足感官刺激的“娱乐特效”来证明自己是紧跟时代的弄潮儿,而齐豫的歌是没办法承担这些装饰性重任的,她能做的,就是给你一些压力,逼你有点境界,然后飘逸悠然地唱歌给你听。
某些时候,我总觉得齐豫的歌声不是“唱”出来的,而像是叹息出来的,一声声,一句句,都像是长长的叹惋。她的这种演唱风格或许就是她的独到之处,容不得你不静下来心来仔细聆听……
齐豫所有专辑里的歌曲都值得你静下心来按序播放,不会有跳过直接去听下一首的念头。这些经典的歌曲,放到现在,随便挑一首歌就足以让一个新人大红大紫。虽然现在的乐坛刮起一股老歌新唱的复古风,但翻唱齐豫作品的歌手还是屈指可数,因为她的歌曲只适合听,不适合唱。即使敢去翻唱,要么技术不够,要么矫揉造作,缺少一种意境。
我是从听“橄榄树”开始知道齐豫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其独特的嗓音深深地吸引了我。听《有一个人》这张唱片,我才18岁,听过之后,我记住了齐豫,一个有诗意的空灵女歌手。
花如此大的篇幅来介绍这张唱片,我只想告诉大家,这是一张五星级的专辑,希望世人都能遇见。
这张唱片里的歌词都是现代诗,作者大多数是世人熟知的,如徐志摩、郑愁予、席慕蓉等,不仅诗意绵绵,而且意境深远。在严肃文学影响仍占主导地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无疑是一张有创意的专辑,而这个创意的幕后推手便是台湾著名音乐人李泰祥。
李泰祥是学古典音乐出身的学院派音乐人,他在艺术性和通俗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努力尝试着将严肃文学与流行音乐做一个有机的结合。把文学做成有声的音乐形式,既不能像校园民歌一样浅显、又可以像校园民歌一样传唱、但又要比校园民歌高一个层次。齐豫则充分发挥了其声线的特质,用她那天籁般的声音,“描写”了诗作当中飘渺空灵的意境,使这张专辑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另类专辑。整张唱片,作曲和编曲全部由李泰祥一手包揽,配器相当简约,主要是钢琴,打击乐辅以点缀,合成器的MIDI音效用来配合意境和烘托气氛,整张专辑,给我的感觉是空灵飘渺:在空中行走,在空中歌唱,连歌词都带有行走的颜色。
这是一张又美又令人感动的专辑。整张唱片的每一首歌曲,都能让你彷佛置身在歌词描写的情境中,不像古典音乐那样深奥难懂,但齐豫的声音却像古典音乐一样值得你去细细品尝。
这张专辑,首先让我灵魂出窍的是《山之旅》。这首歌和之前的《橄榄树》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歌曲非常有画画感,齐豫的声音有如天外之音,非常空灵,非常华丽,如高山流水涤净我心。钢琴的伴奏有如泉水从指缝中倾泻而下,时而欢快、时而柔和,优美动听的琴声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扑闪着灵动的翅膀。感谢诗人的美诗,感谢李泰祥先生的大气、严谨、优美的编曲,每次听这首歌,我就如入仙境一般满心欢喜、欲罢不能。
整张唱片,游走于流行与艺术之间,让流行音乐有了不一样的侧面与厚度。这张“音乐诗集”中,几乎每首歌都有它独特的情绪与内涵,作曲填词与歌者天衣无缝地诠释造就了这张唱片无人能及的新高度。
齐豫的声音带着敏感、忧伤,又带点淡淡的沧桑感,荡涤人们心灵最深处的尘埃。她的音乐走的是艺术歌曲的路子,这在多年来的流行音乐史上绝无仅有。我词穷,再多的赞美之词也无法形容她那明媚的歌声。然而她的歌并不会太流行,而只属于一小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