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古村落霞山

  毛宗兵

  “十里长街灯光通明,百停木筏不见水道”。讲的便是开化县马金镇霞山古村落当初的繁华。

  说到霞山,方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夸夸其谈,提起古村落古迷宫,踩高跷踏竹马。当时霞山首富郑旦与明代首辅商辂义结金兰后,时常邀请商辂前来霞山小聚。有一回恰逢节庆,郑旦和商辂一同观灯,面对人如潮涌的观灯者,商辂感慨万千,当即建议,模拟唐盛世的八大开国元勋、文武功臣,结合“高跷”“竹马”两种形式,由表演者脚踩一米多高的木制踩脚,身套五色竹马和戏曲行头,头戴戏曲帽子,乘八匹竹马游行,以示天下太平,就这样,霞山村的民间舞蹈《高跷竹马》诞生了,一直流传至今。在浙江省的许多地方都有竹马舞,但将高跷和竹马连在一起的只有霞山古村。

  你说霞山小,平凡的很少人问津,你说霞山大,文化历史悠久。一个拥有几千多人口、街巷阡陌纵横的大村落,许多文人墨客如宋代朱熹、吕祖谦、张式、陆九渊,明代商辂、方豪,清代戴敦元,近代袁世凯、余绍宋、于佑任、马一浮等都到此留下了美文墨宝。

  霞山古村落位于钱塘江源头皖浙赣交界处的浙西开化县城北唐宋古驿道旁,包括霞田村一部分及霞山村全部,共有明、清、民国初年徽派古民居建筑361幢,总建筑面积达29000多平方米。霞山自古就是浙西通往安徽、淳安的咽喉,境内从石撞岭至祝家渡有十华里唐宋古驿道。迄今1300多年历史,属钱江源头颇有名气的古村落。

  霞山,群山拥抱,霞光万道。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郑律公因洪水毁村而迁丹山北岸,因见霞蒸丹山、紫气氤氲、经久不散,故名霞山。

  另据《汪氏会修宗谱》载,唐越国公汪华后裔六一公汪菘捕猎经此,因霞峰脚下多肥田,故定居于此,取名霞田。

  霞山霞田,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霞山村大巷多,曲径通幽,外人进村,东转西踅,如入迷宫,不易走出。霞山建筑风格多为印式徽派结构,粉墙玄瓦,马头翘角,错落有致。当地人有一种叫法,叫上田和下田,也是如今的霞山村和霞田村。霞山离我家有二十多里路。以前那里有亲戚,时间久了,不走动,便淡化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每年都会到霞山霞田小姨家拜年,那时拜年都是走路的。以前,205国道线往马金杨和方向的,龙村方向去到霞山没有大桥,只有河面上搭的木桥,铁锁连着。我最害怕走木桥,看到下面湍流的河水,看看都害怕,一般哥哥姐姐们拉我过去的。在霞山村里,独自一人是不敢走的,除非有熟悉村巷小弄的人陪着。记得有一次,表姐带我去看戏,谁知她去小便的一下功夫,我便走失了,搞的小姨家和邻居全家出动寻找。如今想起来此事便成了亲戚们拉家常的笑话。如今自己想想也觉得好笑,不过那时我才十岁左右。

  走进霞山古村,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纯粹、简单、平凡,但不止如此,那平凡中透露的深意,却能影响我久久,让我铭记的是一份原始,是一种部落,是一种古老,是一种传奇、辉煌。

  霞山的灯日是正月二十二,也是马金镇农村,正月最后一个灯日,因我女儿也是正月二十二出生的,或许这缘由,对霞山也特别偏爱和关注。

  不管春天,山花飞扬烂漫,春光妩媚,还是秋果累累,暂隐于幽幽的老街古巷中,漫步在宁静的唐代古栈道,遥望着那古民居升起的缕缕炊烟,聆听古钟楼的钟声伴着学子的书声。霞山古迷宫像遥远的灯盏,闪烁着历史的辉光,也照耀着新农村前进的步伐。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古村落霞山 2023-05-31 2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