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好
胡法泰
能在教育岗位变老,退休,是光荣,是自豪。
但退休后,一些老人并不满足“晒晒太阳,喝喝茶;含饴弄孙,说说话;种种花草,钓钓鱼;日落西山,睡大觉”的日子,他们想用知识、经验和热情,参与社会活动;展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夕阳风采;书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人生篇章,为最后一公里,划上圆满句号而不懈努力。
教育主管部门,把居家养老或在其他养老机构养老的教职员工,织成一张网:县退教协会——乡镇退教协会——退协小组——它含盖全县1400多名退休教师,播撒阳光,感受关爱。
老有所乐 有退协
为师自重。退教协每年组织一次离退休教师健身活动,教师参加踊跃,热情不减;项目增多,趣味无限。活动注重细节,把好安全关,做到了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为师自尊。每年组织一次的古稀教师祝寿活动。喝茶聊天,看演出;吃寿面,送寿礼,欢乐无限。
为师尊老。每年给金婚教师夫妇,赠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匾额。给90岁寿星,赠送《健康长寿,颐养天年》的寿匾;由教育局领导送匾上门,表达祝贺。
为师敬老。每年的除夕,退教协带上祝福,探视住院老教师,送去组织的温暖、领导的关爱。
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服务,不仅教师交口称赞,而且赢得社会良好口碑。
《夕照芹江》,搭建平台。为办好刊物,从选稿、改稿、组稿、审稿,每个环节认认真真。刊物包装,从原来的手刻活页,到现在的印刷彩本,穿插新闻图片和风景照片,传播着教育届的工作,传递着娘家的温暖和关爱。
老有所为 作奉献
服务社会,我参与。退休教师老胡、老汪在首届“最美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开化县首届“最美志愿者”年度人物提名奖。汪老师退休不下岗,去华埠横街社区当志愿者。她是阅览室室长,留守儿童辅导员,社区老娘舅。整理图书、辅导孩子、读书读报、妇女维权,许多社会活动,都有她的身影。表彰大会刚结束,她就急着回去,“社区还有好多事呢”,匆匆上了公交车。
其实,全县退休教师,像一粒粒种子撒落在村村镇镇;为新农村建设助力;为“五水共治”摇旗呐喊;为“垃圾不落地”,鼓劲助力。
老有所念 著文章
近日,老余的游记《旅途拾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这个寒冬的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浓浓的墨香。该书收藏了50篇游记,“以写景叙事为主,兼以心得”。观其文,文风朴实,实录山川;画面多彩,景色迷人。
“鹤崖樵子”——教了四十年书,退休后,一有空就坐在房间里写诗。现有诗词作品1300余首,在省级以上诗词刊物上发表310余首;出版多本著作,他的诗词小花园,可谓硕果累累,万紫千红。
《唱不尽的乡情》收集诗词215首,楹联47副,文赋14篇;这是他献给读者朋友的又一份礼物。
……
一篇又一篇文章,作者们抒发了对生他养他的这块热土的热爱,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眷念。
老有所忆 忆过往
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老,又不乏彰显传统文化。文化是什么?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老教师的修养和善良在于: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如人们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是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教师,以人格魅力引人向上向善;以学术造诣开启智慧之门。他教会我改变世界的能力,他教会我改变自己的道理。
教师,是有过人学识的“大先生”,也是有仁爱之心的“贴心人”。
“有些老师再也没有见过,而有些老师再也见不到。”但我们的人生里,始终充满着他们的影子。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点赞”教师。八个字浸润着人们对默默奋战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们的敬重之情。
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精彩。老年人的精彩,在于他们酸甜苦辣咸尝过,喜怒哀乐悲有过,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幸福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懂得尊重生命,珍惜时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弹奏属于自己的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给老师打个电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