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熜记忆
叶金福
周末回了一趟乡下老家,在老家厨房的一个闲置猪圈里,无意间看见一只已经落满灰尘的火熜,上面还依稀可见我的名字。看着这只略显发黄的火熜,记忆之门顿时打开,把我带入了那个拎火熜烤火的岁月里。
小时候,家里有五只火熜,两只大的,三只小的,大的父母一人一只,小的我们三兄妹一人一只。为了防止拿错火熜,我们便在属于自己的火熜上用毛笔写上各自的名字。虽然那个时候,我们都才刚刚入校门不久,但在火熜上用毛笔写名字倒是有模有样。现在看着当年自己写在火熜上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很是感慨。
记忆最深的还是拎火熜去上学的日子。小时候,大冬天的,我们兄妹仨还是每人只穿两条单裤子,在学校里读书,不是双手冻得通红,就是双脚冻得冰冷。为了能不挨冻,母亲便每天早早地为我们备好了火熜,让我们带着去上学。拎火熜上学,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常见的,班里几十号人几乎人人都带有一只火熜。于是,火熜便成了我们上课、下课的一个焦点。
记得有一次,下课时,我们五六个同学便聚在一起在各自的火熜里煨玉米和黄豆吃。那个年代,物质十分匮乏,能在火熜里煨点玉米、黄豆之类的东西,已是满满的幸福了。尤其是到了杀年猪的时候,有的同学还把猪油带到学校,把用完的面油盒子洗干净,然后把盒子放入火熜里,放入猪油,再放入玉米、黄豆,等到玉米、黄豆煨得香味四飘的时候,大家便开始你一只我一只地分着吃。虽然每人也许才分到一两颗,但那种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拎火熜到学校,也有被捉弄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上课之前,一位同学趁我去厕所小便的时候,偷偷地在我的火熜里放了几颗小黄豆。等我坐在位置上开始听课时,忽然火熜里冒起了烟。原来,是小黄豆烧焦冒烟了。正在上课的数学老师也闻到了小黄豆的焦味,一边走到我的身边大声地呵斥着,一边把火熜从我的脚底下抽走,一把扔到了教室外。此时,受捉弄的我便伤心地大哭了起来。
下课后,那位捉弄我的同学向我道了歉。得知原委后,老师也把我和那位同学一起叫到了办公室里,一边向我表示道歉,一边严厉批评了那位同学。从那以后,我便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自己的火熜以防被“下药”。
一只小小的火熜一直伴随着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高中后,我便从此放下了陪伴多年的火熜,至今再也没有拎过火熜烤过火。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大幅好转,冬天穿不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商店里,各种暖手、暖脚的保暖品很多,空调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火熜已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如今在农村里很少有人再使用火熜取暖了,但在我的脑海里,火熜的记忆却永远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