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开淳边陲 的“金銮殿”

  留如藩

  闻悉,位于我县塘坞交界的淳安县宋村有座古代“金銮殿”。近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经修复蔚为大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会同祖孙一行五人驱车前往。

  车出开化县城,往北沿衢黄高速前行,在霞山右转经杨和直奔塘坞方向,约一个小时越过衢州市至杭州市界牌。刚转过一道山弯,便瞧见前方山脚下高耸屹立的建筑物,小外孙甘甘视觉敏锐,喜形于色地高喊:“到了!到了!”

  我们在一排浮光掠影庙宇前广场下车。广场约1300余平方米,全由清一色大理石铺成,四周栽种着各种观赏花木,中设花坛。入口处立着一块长方形石碑,上刻“大夫家庙”字样,两侧排列着六对石质旗杆墩,彰显出这里古代“官宦名臣、世科甲第”的荣耀。驻足四望,整座庙宇周围高墙壁立,白墙黑瓦,华丽优雅。拔地而起的马头墙,耸立高空,砖木雕刻的飞檐翘角精巧别致,28只铜铃闪闪发光,风摇铜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踏上横亘在山门前石块嵌砌的“金水桥”,桥上石缝间,虽杂草丛生,但桥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山乡气息。跨过石桥,移步在整齐结实的二十四级台阶上,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大二小三爿用砖块垒起的古色古香的山门,门楼上写着“大夫家庙”四字,左右分别是对称的“显章”“扬名”四字,呈现出昔日的肃穆、壮严。跨过特制的高高木门槛,进入正堂,正面有钦赐“恩荣”盘龙竖立牌匾,下悬“萝蔓世家”四个金字横额,左右两厢横梁上高悬“进士”“文魁”等匾额。大厅墙上,张贴着几幅从谱牒上复制下来的图像及庙宇的平面结构图。除正中框内的“尊祖敬宗收族”六个字还隐约可辨,其它原文因年代久远,字迹难以辨认。转眼浏览厅堂,厅堂前有长形天井,祠庙横跨七间,深约十余米,中有粗大硬木柱头共40根,竖立在八角形石雕柱础上,顶端栋梁,檩条横七竖八连接,雀替、倒挂狮装饰,坚固美观。探视通往后院小门,门外则是一堵围墙,隔绝了下层两块长方形空旷的古代建筑遗址。

  在环顾整座建筑时,虽感气度不凡、壮观秀丽,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幢庙宇为什么号称“金銮殿”?正陷入沉思时,忽见左侧墙上,有红纸衬托的一张“祠堂文化”简解,文中记载着:“余汝南,原遂安县十都宋京村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出生,字时用,号行八。他体格壮实,魁梧奇伟,力大无穷,气度不凡,行侠仗义,生性刚强,一旦有匪患歹徒进犯作乱,就率众前往捍卫,由此声名大振,众口一词,皆称他为‘八大王’。”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东夷倭寇,对江、浙、皖、闽等沿海地区大举进犯,时任浙江总制胡宗宪统领戚家军抗倭,得悉遂安十都宋京村有“行八”其人,勇猛过人,便下檄文到遂安招募,聘任其为千兵总领,授盔甲将服,率领千兵奔赴战场,“行八”智勇双全,奋起杀敌,屡战屡胜,建立奇功,誉满军中。后余汝南在抗倭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胡统领奏报朝廷,朝廷赏赐金银财宝,安排其回故里调养。时值余汝南父亲余良臣在村里倡建宗祠,资金匮乏,余汝南见状,慷慨解囊将钦赐金银财宝献出予以资助。历经七载建成,整座庙宇楼阁重重,巍峨壮观、光彩夺目,钦赐匾为:“大夫家庙”,盛宴庆贺。时“八大王”因伤势过重逝世,终年四十八岁。后人为纪念“八大王”,遂将“大夫家庙”传颂为“金銮殿”延至今日。

  走出“大夫家庙”,在门前遇到一位戴红袖套的管理人员,我心直口快地问:“庙后空旷遗址,为什么不继续修建庙宇?”他答:“上级已拨下部分资金,经设计资金还有缺口,还需续报预算!”我又说:“开化有个宋村村名,你这里怎么又有一个称‘宋村’村庄?”他笑笑解释道,我们这个村的人都姓余,古代称宋京村。传说很早以前,开化、遂安(即淳安)两县县太爷,同时到这里察看地形,两个县太爷站在交界处争论不休,开化的县太爷说,从河流“塘溪”名称和地势看,这个地方应归开化县管辖,不应归遂安县范围。遂安县县太爷说,这村村民语言,是遂安方言,这条河虽称塘溪,但源头在遂安境内,属遂安县管辖理所当然。正争论不休时,山神担心,因争执县界,会影响两县和睦,就从山上推下一大块巨石滚落至山脚下余村村口,于是两位县太爷以巨石为准,分开化、遂安两县为界。开化县县太爷,顺水推舟说:“好!好!好!就送你一个村!”因“送”与“宋”偕音,从此,遂安县也就有了“送村”,后来,余家村民感到“送村”难听,就将“送”字改“宋”字,并在“宋”字后再加上“京”字,改名“宋京村”,俗称“宋村”。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开淳边陲 的“金銮殿” 2021-10-16 2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