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钟山时评

点滴之间见初心

  徐曙光

  这些天,《点滴之间见初心——习近平与一封群众来信的故事》在网上持续热传。文中讲了山西省霍州市85岁老党员郝郁民27年前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因一封信而“结识”的故事。

  据报道,1992年4月,郝郁民和两名同事在福州出差期间购买车票时遭遇欺诈,三人愤而给素未谋面、也不知其名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写了一封“投诉信”。信是寄出去了,但他们也没有抱多大希望,总觉得“市委书记哪有工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到霍州后没多久就收到了投诉“回音”和一系列处理“反馈”,不仅收到了被多收的车票钱,还有涉事客运站的“检讨书”。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并及时给予答复的做法,向人们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事情看似小事,却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休戚相关,一天也不能拖。作为职能部门,一定要把老百姓的每一件大事小情装在心里,时刻急群众所急,为群众着想,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而不是非得领导重视了才想到去为群众办事,久而久之,也有损职能部门在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甚至还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但在当下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在有的地方有些官员大会小会上整天念着“群众利益无小事”,可一旦老百姓有实际困难找到他,他又推来推去。如此讲一套做一套,不仅使政府形象在百姓心目中大打折扣,无形之中也冷了百姓的心。 

  信访是各级人民政府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制度安排。早在1951年,我国就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机关做好处理人民来信的工作。

  笔者认为,点滴之间见初心。我们各级党员干部不妨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心系群众利益的做法中得到一些启迪。广大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日常工作中要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在为百姓办事过程中也不能有大小之分。要知道有些事情在官员眼里看起来好象是件“小事”,而一旦涉及到每个家庭、每个群众,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却是件“大事”。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无时无刻把百姓反映的每一件大小事情都放在心坎上并当作大事来办,及时给群众一个回音,给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今日开化 钟山时评 00003 点滴之间见初心 2019-09-06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