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标杆 精准发力 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
——关于松阳全域旅游的启示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安排,7月19日至21日,我组成员赴松阳考察了全域旅游创建与旅游产业发展等工作。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有关负责人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农旅结合示范基地、精品民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
一、松阳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松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深挖优势、精准发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打造具有松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理念新,全域统筹站位高。一方面是形成了以“游客-原住民-投资商融合共生”的全域发展理念,引导全县域建设开发和功能布局,打造处处是景、时时见景、人人为景、事事皆景的品质旅游目的地。同时,坚持内树精神文明和外强讲解水平结合,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讲旅游”良好全域旅游氛围。高度重视策划设计队伍、文化运营商、本土企业和乡贤、本土文人和匠人四类人才,让他们成为全域旅游建设参与者、引领者。另一方面是形成以松阳老城和传统村落为核心的全域点位布局,以八条艺术创作路线和松阴溪绿道为主体的全域线位布局和以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和全县域民俗文化活动为内容的全域文化布局。目前,松阳县成功申报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成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保持每年30%以上快速增长。
机制活,要素保障力度大。在组织保障上,聚焦国家旅游示范县创建抓力量整合,形成“党政主导、部门主抓、市场主体、全域统筹、各方参与”的工作合力。在政策保障上,实施《西屏街道(松阳老城)旅游风情小镇总体规划》和《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暨松阳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松阳县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县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探索和尝试乡村旅游“征用+挂牌”“征购+转移”“收储+挂牌”“收回+租赁”“审批+修改”等五种土地利用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问题。在资金保障上,如在“拯救老屋行动”上,松阳县每年整合中央及省(市、县)各级补助资金近4亿元。同时,松阳县于2017年成功入选省“两山”一类扶持县,三年可获4.5亿元,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成立的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也有效激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发展活力,担保贷款累计达3.4亿元。
特色明,产业融合品位高。松阳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提升松阳全域旅游品质,逐渐形成了“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民宿”的发展格局。做强“旅游+农业”文章。农旅融合不断深化,大木山茶园、红糖工坊等农业基地通过农旅融合效益高涨,增收显著。做深“旅游+文化”文章。强化文化引领,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和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古民居、古祠堂、文化礼堂等文化建筑,建设全县域乡村生态博物馆和工坊项目。做美“旅游+民宿”文章。累计建成了380多农家乐民宿,2017年松阳民宿农家乐经营总收入达1.3亿元,民宿产业成了促进松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启示和建议
(一)体制机制大保障,为创建强基。一是要完善决策协调机制。在建立“全县一盘棋”的统筹推进机制基础上,坚持定期研判,由县文化旅游委员会牵头,加强对全域旅游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对于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决策。二是要创新全域旅游投入机制。突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理念,让业主主导或参与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市场化运转。三是要创新全域旅游督查机制。建立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督查考评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二)基础设施大改善,为创建加码。一要完善旅游交通功能。坚持“串点成线”打通全域旅游通道,优化县城与景区、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实施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工程,实现全域旅游景区互联互通。二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基本要素,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针对景区业态单一的问题,着力引进运动休闲、文化创意、康体养生、商旅综合体等项目,丰富景区业态。三要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围绕智慧旅游目标,加快完善提升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功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信息服务系统。
(三)产业融合大突破,为创建增色。一是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积极开发、生产、销售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提升茶叶、山茶油、清水鱼等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将生态精品农产品转化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二是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深挖红色文化、根雕文化、龙顶茶文化、美食文化等优势资源,培育讲学、游学等文化旅游新形式,开发一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三是加快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培育本土赛事品牌和休闲运动旅游项目,打造休闲运动旅游产业,增加游客参观、游览、体验活动内容。
(四)营销理念大创新,为创建造势。一是强化借节造势。探索建立“月月有活动、乡乡有看点”的节庆活动机制,丰富节庆活动内涵,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吸引力,集聚人气。二是强化借台造势。继续深化职工疗养、养生养老、摄影等团队的对接,通过专业团队,有针对性地开拓专业旅游市场,强化旅游营销的精准性。三是强化借会造势。积极走出去,谋划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推介会,总结全域旅游发展开化模式,形成开化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扩大开化全域旅游影响力。四是强化借人造势。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
2018年中青班松阳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