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塔
余强
一
元代是一个汉人知识分子被严重边缘化、被迫在夹缝里生存的时代,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攻入大都,短短不到百年的历史,中间竟然中断科举77年。
凤凰塔的建造者方森是幸运的,于泰定元年(1324年)金榜题名。
方森却又是不幸的。1324年,他分配任广德路照磨。有人会问,照磨是个什么官?即“照刷磨勘”的简称。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另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即“照刷磨勘”的简称。相当于现如今的纪委和审计局工作人员。
元代的汉人是生不逢时,政府将人分四等:一等为蒙古人,又称“国人”;二等色目人,又称“诸国人”;三等汉人,即原受辽金统治的汉人;四等南人,即南宋统治的汉人。方森应是第四等人,可以想像,以四等人身份考中进士,是何等光荣幸运,只可惜,“时元政日非,汉人不得铨正印”,方森在仕途上并不快乐,那段历史,对于汉人文人是无法想像的黑暗岁月,文化价值的丧失与终极意义的失落,使沦为弱势群体的元代文人的精神发生了转向,他们充满了生存与文化的焦虑,他们在边缘与中心的冲突中痛苦挣扎,最终走向市井与田园,追求他们生命得以安顿的居所,追求生命和精神得以言说的机遇和方式。方森终于想明白了,“任照磨数载即归,以诗酒自乐”。也许,我们要感谢他的辞官,正因为他的归来,才有了凤凰塔!
那年早春,八百里金溪,一帆远影碧空尽,残阳下,落寞的方森伫立船头,风掠过,他缓缓抬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历史轮回的伤口在滴血。
二
有时,我会猜想,建造一座凤凰塔要花多少真金白银?想来,费用不低。作为元代官僚,仅有几年官龄的方森,未必有多少积蓄,但史志记载,方森是不惜重金,在县城东面凤凰山嘴建造高塔一座,名曰“文塔”。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一种可能,方森是个贪官,记委和审计都是查处别人,虽然只是个正八品,可权利不小,送礼的人或许比较多。我查阅历史,元世祖时制定过百官俸禄,俸钞从最高品级300两至最低品级35两不等。但是元代的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物价腾涨对官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朝廷虽然加俸,但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官员的实际收入是很低的。以方森的正八品,收入非常有限,不利用职位搞点外快,是筹不起凤凰塔的项目建设资金。另一种可能,方森本身就是土豪,或者富二代,又或者其它商业经营者,此处已无从考证,当然,我宁愿相信是后者。
三
元代少数民族入驻中原为政的特殊性,使得文人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严重分化。一部分文人入仕为官,一部分文人则迫于世俗压力或自觉放弃了仕途追求,或隐山野,或隐市井,成为社会边缘人士;方森回到家乡,或许开始经营商业,偶尔举办雅集诗会,偶尔携酒外游踏春赏秋,但作为文人的情怀却是伤感的,他们当中最有名的代表正是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不尽“孤苦”和“飘零”的心境。也许,我们可以想像在方森内心深处隐含的诸多情怀,正因为这种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的混合情怀,让方森决定要建造一座塔,去承载那种沉重又别样的情怀。
深秋的凤凰山上,彩叶缤纷,落叶满地,美景如画。方森默默行走山间石径,身后书童紧随,忽然,两人急步骤停,那远处的晴空飞过一只绚丽多彩的鸟,书童喃喃地说,凤凰!
也许,在那一刻,元代文人方森忘却了那种在边缘与中心冲突中的痛苦挣扎,最终走向市井与田园,追求他们生命得以安顿的居所。
四
元统二年(1334年),又一开化名人鲁贞(元统举人,号桐山老农),登上文塔,极目远望,并吟诗一首:“天低云有影,日午塔无阴。极目三秋望,登高万里心。”鲁贞有个很有名的同榜同学,就是刘伯温。他俩是同一年(1337年)的举人。鲁贞一生隐居不仕,邃于理学,胸怀夷旷,著有《桐山老农文集》《春秋按断》《中庸解》《易注》等,而刘基刘伯温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最终加入朱元璋反元大军,成为明初名臣。
那时的方森,不知在何方?那时的七层文塔,矗立在海拔173米高的凤凰山上,静观历史风云沧桑。
五
1958年的某日,这是一个适合在野外作业的日子,静寂的凤凰山上忽然喧哗起来,一个穿着四袋中山装,左上袋插着钢笔模样的人,领着一群拿着各种工具的工人、农民,他们围着文塔,大声地说笑,商量着什么。此时的文塔,却是如此地不堪,塔栏掉落数段,塔刹歪斜风化严重,塔周杂草丛生。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吹雨打,阅尽了六百多年的世事变迁,它不会知道,这个“某日”,竟是它将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忌日!
有时,历史的轮回是可怕的。凤凰塔因“文人价值的丧失”而建,又因“文化价值的坍塌”而毁,这种充满血腥味的轮回,让站在历史长河两岸的世人不禁唏嘘。
在那样年月,文塔就这样消失了,当时全民大办钢铁,古塔被拆毁,塔砖用来建“小高炉”。钢铁最终是没炼成,可当初承载历史情怀的塔却沦为灰烬。
2017年初春,我终于站在重建后的凤凰塔上极目远望,却不知,当年方森眼前的风景又是哪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