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龙潭走笔

气糕里的“帝都”乡愁

  张蓓

  但凡去北京求学的人,都把北京戏称为“帝都”,入乡随俗,我们也不例外。今年9月,我家孩儿也到北京求学了。

  去“帝都”报到前,我跟薇薇姐联系:“孩子要来北京读书了,我们要来北京,给您带点家乡的啥?”薇薇姐回我:“蓓,什么也别带,要带就带点开化气糕吧!据说现在有气糕干了,路上携带着应该方便些吧!”

  气糕,又是气糕,到北京都快30年了,还是只晓得惦记家乡的气糕,真是出不了世!我嘴里嘀咕着,却还是满心欢喜地去渠道边的小吃摊上预定了两笼新鲜的气糕,又去土特产店选购了五袋气糕干。

  落地北京,和薇薇姐稍稍寒暄,她接走了气糕,我们赶去孩子的学校报到,相约晚上在家叙旧。

  办妥入学手续到了小区,已是晚上七点半。一进门,姐姐就端出两碗熬透的小米粥和一盘烤得黄灿灿的气糕。我、孩子、薇薇姐,还有毛毛(姐的儿子),我们四人,就在品尝油烤开化气糕佐北京小米粥中,在“帝都”北京清凉的晚风中,聆听薇薇姐话家常……

  薇薇姐姐寓居北京快30年了。30年前,才20岁的她参军入伍,成为了开化第一位正式入伍在北京的女兵。在北京某空军新兵连集训后,姐姐被分配去了哈尔滨、齐齐哈尔服役四年。在天寒地冻的北国,是家乡寄去的番薯干、南瓜干、冻米糖等零嘴,打发了一个青春年少女孩子的思乡之情。即将退伍的那年,姐姐参加军校考试,被解放军陕西西安的一所工程兵军校录取,西安求学四年,慰藉她心灵的仍然是家乡的土特产和风味小吃。每次回乡,姐姐总是大包小包,带足了家乡的吃食。那时,不管是到北京,还是到哈尔滨,还是西安,坐火车都得两三天才能到,开化带去的吃食,不但是旅途的陪伴,更是室友们的期盼。因为有着气糕、麻糍粿、马金豆腐干等开化食物和其他地籍女战友吃食的大汇合,煎煎煮煮、锅碗瓢盆,寝室里总是欢声笑语,快乐的气氛驱赶了不少离家愁绪。姐姐军校毕业后,就提干留在了部队,留在了北京。

  说话中,姐姐在开化老乡联谊微信群中发的图片和信息已经有了踊跃的回应。姐姐拍了我买的那两笼气糕和气糕干图片,在微信群中发言:“开化气糕、开化气糕干已到!舌尖上的开化老家味道,欲品尝者从速。亲,数量有限哦!”“薇薇,给我留2块,我这就开车到你家!”“薇薇,我带孩子过来吃!”“薇薇,我妈嘴馋了,想吃开化气糕!”“薇薇,我在国外,一周后才能回,给我留点气糕干吧!怪想念的,亲!”“薇薇,气糕还不够解馋,咱得带着孩子,组团回家乡开化游玩啦!咱开化有个5A级景区根宫佛国,老外都点赞,孩子说也想回姥姥家去看看啦!”……

  微信群里一片热闹。薇薇姐一边嚼着气糕喝着粥,一边看微信回微信。从她兴奋开心的笑容里,我看到她很满足、很幸福!我体会到了属于她的那份“小确幸”。在“帝都”北京,只要都是开化人,一块从家乡带去的小小气糕,就会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因为那是家的味道。

  此刻,在背井离乡的“北京开化人群体中”,又多了一位小鲜肉。未来,我不晓得我家的孩儿会不会也像他的长辈们那样在开化气糕中寻觅着家乡的味道,但至少今天,在孩子正式离家的这一天,他也是吃着开化气糕上路求学的……


今日开化 龙潭走笔 00003 气糕里的“帝都”乡愁 2016-10-18 2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