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视点

经济增速领跑浙江山区26县

探寻开化生态工业高速发展的秘密

  “不好意思,这几天工人不够用,我刚下去帮忙搬货去了。”一见面,浙江爱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一脸歉意,这家位于开化经济开发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试剂盒(深孔板)、储液槽、试剂瓶等产品研发与生产,产品销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国内则被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检测检验专业公司采用,虽然目前59条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转,但订单依旧排到了两个月之后。

  从2020年落户开化以来,爱津生物发展迅猛,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61亿元,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2800万套细胞培养基地即将开工,明年12月底就能实现投产,届时公司将迎来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爱津生物只是开化近些年生态工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当地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打造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两新产业园等一批工业产业平台,涌现出华康药业、卡游科技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形成了“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的“3+1”主导产业和“有机硅+糖醇”两条核心主导产业链,经济增速在浙江山区26县更是脱颖而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开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8.5%,领跑山区26县,远远高于5.5%全省平均水平,而去年该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44%,增速同样位居山区26县的首位,并且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突破。

  工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开化全县工业企业人均工资也迅速提升,从2003年1.0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0.82万元,整整翻了10倍,在实现生态工业“绿色崛起”的前提下,老百姓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坚守“一江清水送杭城”理念

  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700余个

  综观开化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从1996年实现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开始,经历了改革阵痛期、快速恢复期、转型升级期,再到如今迭代升级期,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省级绿色硅材料产业创新综合体纷纷落地,省首批院士之家、中科钱江源协同创新中心、钱江源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平台扎根于此。

  近30年来,开化工业发展一直把“生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1997年,开化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0年正式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关停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革新,食品医药、建材矿业、轻工机械“老三样”逐步拓展为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工业“新三样”。

  作为钱江源的开化,始终坚守“一江清水送杭城”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8项重点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建设“选址关”“审批关”和“验收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行业等准入,累计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功能区要求项目700余个。而为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更是先后婉拒投资额近40亿元的120多个项目。

  另外,大刀阔斧的实施“绿色治污”工程,全面关停小化工、小水泥、小煤矿等170余家,石煤开采点343处,木材粗加工点200余个,同时出台《开化县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实施意见》,更大力度推进土地低效利用企业、“低散乱”企业、“四无”企业和长期效益低下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72家,整治低效企业100余家,腾出工业用地近1000亩。

  绿色治污让开化损失近5亿元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绿色治污虽然让开化损失了近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3000余万元税收,却让GDP的绿色含金量更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化也在不断对产业进行优化,2016年以来,发展战略从“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迭代升级为“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主导产业比重进一步的提升,2021年产值比重分别为29.3%和26.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8.0和9.3个百分点。

  “这几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了强势突围,我们在硅基新材料、林产化工、树脂合成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开化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当地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1.87亿元,同比增长了48.1%,元通硅业更是成为开化唯一一家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另外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合成材料公司营业额也是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新材料产业实现突围的同时,开化的新能源产业也在高速发展,现有规上企业16家(含亿元4家),主要包括硅料酸洗、划片、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光伏行业,去年实现产值37.43亿元,同比增长52.3%亿元。

  设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浙江矽盛电子开发和生产的大直径太阳能电池硅片供不应求,去年交出产值10.45亿元的成绩单,同比前一年增长了88.2%。今年该公司更是投入6000万元更新设备,降低能耗的同时使产能增加了1.8亿片。

  “开化的光伏产业集聚效应越来越强,这也就使得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愿意落户。”胡发清是浙江泰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光伏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已经15个年头,此前的10多年都是在外地承包别人的生产线,3年前他和股东考察后最终选择落户在开化办厂。

  “这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现在开化的整体营商环境确实不错,作为在外的衢州人也想回报家乡,最终把根扎在了开化。”胡发清说。

  从2019年1月投产以来,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以及太阳能组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泰恒新能源的订单持续性增长,现在4条生产线在24小时不停运转。

  为了提高产能,泰恒新能源今年总共投入了5500万元进行了技改,新上马的丝网印刷研发专线也投入生产,这一新的技改项目不仅提高产品的优良率,也为企业实现了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胡发清说技改后,产品日产量从30万片提升到40万片,产能提升了30%,预计今年能完成13亿元的产值。

  在公司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泰恒新能源为了环保,除了固定投入的1000万元,每年大概还要花800万元在治污上,确保既有产量又有美丽环境。

  同时,开化的大健康产业也在稳步发展,去年产值19.28亿元,同比增长了12.8%,其中华康药业的固体糖醇产量排名国内行业第一、全球行业第二,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晶体糖生产企业,木糖醇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推动“工业上山”

  创造工业平台扩容的“开化模式”

  开化总面积有2236.61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土地并不多,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如何打破“山多地少”这一瓶颈对生态工业的制约,开化人其实很早就开始思考。

  “固有的思维肯定不行,唯有‘变法’,我们借助低丘缓坡开发,推动‘工业上山’,拓延平台空间,创造工业平台扩容的‘开化模式’。”开化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2009年,开化县实施的城关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工程在全省首创采用坡地和台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用地平整,一次性搬山平整土地1200多亩,腾出可用工业用地1140多亩,探索出低丘缓坡开发的新经验。

  2018年以来,开化经开区工业平台用地从更是从4500亩提升到如今的5700亩,熟地净增量从300亩提升至1000亩。

  为了推动产业的集聚,让平台更有竞争力,开化开始进行平台整合提升,出台了《浙江开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在原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13.08平方公里管理范围基础上,与华埠镇部分新增区块整合,形成总规划面积为25.31平方公里的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

  同时,推进经开区外重点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和搬迁,规划建设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化工集中区、智慧大健康产业园等片区,采取入园补偿、异地置换等方式,对区外优质存量生产企业实施规范化搬迁入园。

  如今,开化在积极推进开发区向高新区进位,2021年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创业谷、“十类地”整治等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卡游动漫、爱津生物、钱江源高端装备研究院、硅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引进的企业与科创服务主体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开化经开区规上企业54家,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5.77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占全县比重超65%,成为工业主战场。

  今年,开化经开区更是迅速发展,1-9月,完成了3家企业小升规,规上工业企业达73家,共实现产值98.2亿元,同比增长31.8%,拉动全县产值增长22.8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73.8%。

  另外,1-9月开化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8.99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工业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8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175.7%。

  白领回老家开化找工作容易了

  薪资和外地相比不降反升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开化常住人口为258810人,可该县户籍总人口有36万人,这就意味着常年外出从业的人员将近10万人,而随着开化生态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到开化,36岁的吴旭峰便是其中一位,如今是泰恒新能源的工艺主管。

  吴旭峰的老家在开化华埠镇一个村子里,在光伏这个行业已经有11年的工作经验,用他的话说此前的近十年几乎都是在外漂泊,从温州到东阳、再到广东,可走得再远,心始终牵挂着家乡。

  “想孩子想家里人,但为了生计真的没办法,在省内还能一两个月回来一趟,但去广州的那年就回来了一趟,感觉真的很愧对家人。”2020年回到老家的吴旭峰意外发现,开化的新能源产业这些年发展迅速,并且不少企业的岗位对自己都非常对口,并且对人才的渴望非常高。

  更让吴旭峰意外的是企业给出的薪酬,此前在广东他的月薪大概1.1万元左右,可开化泰恒新能源给他开出的薪水是1.6万元。

  “现在单位离家就10分钟车程,虽然同样有压力,可一回到家看着孩子满脸的笑容,瞬间就充满电,第二天又动力满满地去工作,这种状态,我觉得是最好的。”吴旭峰说。

  和吴旭峰一样,31岁的钱珊在外面转了7年后也最终回到了老家。

  2015年,钱珊大学毕业,按照她的计划不是留在自己上学的杭州,而是回老家找工作,可让她失望的是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岗位。

  “那个时候大的企业少,工作岗位也少,外出也是没办法。”此后钱珊跟着老公去了广东揭阳等几个城市,今年年初为了孩子上学,她回到了开化,县城依旧如此美丽,可大的企业、好的企业明显增多了。

  钱珊的感觉没错,如今开化规上企业已经有92家,产值超亿元的有23家,超10亿元的有6家,主板上市公司1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

  这一次,钱珊没有花费多少精力,第一份简历投出去就被爱津生物录用,并且还是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薪资和外地相比不仅没有下降,还有一些提升。

  “离家15分钟,家里人都能照顾得到,和外出打工相比,现在的幸福感真的很强。”钱珊说。

  相关统计显示,去年开化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收入10.82万元,相比五年前的4.96万元增长了1倍多,而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2003年的1.07万元,则翻了10倍。

  而未来,随着卡游、爱津生物等众多新一期项目的投用,相信将有更多的优质工作岗位让开化人就地就业,更好地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今日开化 今日视点 00004 经济增速领跑浙江山区26县 2022-12-27 2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