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静静的顿河》的力量

  金晓星

  很少有作品能够如此揪心地打动人,如此强烈地震撼人,如此沉重地拷问人。在我阅读过的所有中外文学作品中,《静静的顿河》无疑是最伟大的宏篇巨著,以致直接影响我对这个世界、战争和人性的看法。

  《静静的顿河》用“静静”作为定语,其实是反衬法,正好衬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的风云激荡,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争的乌云密布,以及顿河沿岸哥萨克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这种人为的灾难,表现为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伤惨重、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同白匪军和协约国武装干涉你死我活的斗争。哥萨克平民百姓置身其中难逃干系,乱世苟全性命只有依托神的眷顾,更别提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作者肖洛霍夫以人性的视角审视革命和战争,严峻又不乏温情。然战争给平民生活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是难以修补的,这是世纪之殇、旷世之难。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作品的力量,那就是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和实情:风流总被风打雨吹去,儿女情长总被乱世左右!

  俄罗斯不仅是个战斗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不乏涌现伟大的文学、音乐和绘画作品的民族。就文学家而言,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普希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托尔斯泰等;就音乐家而言,有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穆索尔斯基、斯科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就绘画家而言,有安德列卡勃廖夫、卡尔布留洛夫、伊万艾瓦佐夫斯基等,相信读者对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并不陌生,画作描绘了沿着伏尔加河拉纤的船工的辛苦工作,因为这位画家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将画面深深地定格在“底层生活”而备受世人的关注和好评。

  《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是俄罗斯文学的后起之秀,他没有上过正宗的科班,却因洞幽入微的观察生活和酷爱写作,很好地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和细致入微的创作手法。他从十来岁就在地区小报或刊物上发表作品。肖洛霍夫有过复杂的底层生活经历,感同身受哥萨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并忧心不已,这样使得他的作品少了贵族作家如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贵族生活场景和派头,却把笔触伸向俄罗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写出了他们在社会剧烈变革时代和战争时期辛酸苦辣及蒙受的种种磨难。作品突出塑造了格里高利这个哥萨克平民英雄的真实形象。

  《静静的顿河》甫一问世,苏联文学界一片哗然,同时引起了西方社会广泛的关注。很多苏联文学评论家认为,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格里高利同主旋律作品的革命主义、英雄主义形象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其身上存在严重的“匪气”,在所谓的革命和反革命之间徘徊动摇,手上沾满了红军和白匪军的斑斑血迹。肖洛霍夫笔下的红军和白匪军,没有泾渭分明的标签,他们既有人性善良真诚的成份,也有偷盗抢劫、调戏妇女的恶习,很难去界定他们是“好人”和“坏人”,或以崇高与卑劣去划分,因为他们都是普通人。因此,作品后二部的出版颇多曲折。

  小说《静静的顿河》,汇集了俄罗斯文学、音乐、绘画的所有元素和基本特征,底色是辽阔、苍茫和深远。涂抹着这个恢宏背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芳草萋萋、流水迟缓的顿河边,一头棕色弯曲头发、眼睛深邃、鹰钩鼻、两撇火红色胡子、背略显佝偻的哥萨克青年格里高利由远到近向我们徐徐走来。

  格里高利形象完全颠覆了苏联文学界过往千篇一律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塑造。格里高利携带着哥萨克民族豪爽粗犷剽悍,裹挟战争的创伤,不乏儿女情长,展示了一个普通平民罹患战争和饱经情感折磨的沧桑。格里高利形象呈现的七情六欲和艰难历程,亲切平和接地气,如同邻家兄妹一样,生动自然、逼真而又栩栩如生。

  诚然,《静静的顿河》的成功,从宏观处说是作品始终从悲悯着眼,贯穿一条人道主义主线。正是这条主线的存在绵延,使得《静静的顿河》最终能够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能够获得世界的认同,主要是永恒的主旋律——人道主义和平民英雄形象的出现,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行文最后,小说精彩的镜头总是不停地闪回:格里高利和婀克西妮娅在夜晚草原的草垛里幽会,和着蔚蓝的苍穹、满天的星星,那是一种怎样的温情浪漫;婀克西妮娅被红军粮食征集队追击中枪后蜷缩在格里高利怀里鲜血汨汨、身体慢慢变冷、痛苦的死去以及格里高利满怀内疚自责的心理;1922年初春经历战争磨难的格里高利终于回到家乡,把可恶的枪枝扔到河里、泅水上岸后看到在家门口河岸陡坡玩耍丢石子的儿子投来的陌生的眼神……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静静的顿河》的力量 2022-09-09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