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青云岭上

  吴金娟

  一块高耸绝壁的石崖要经过多少次撞击才能开辟出一条山岭?或许,在开化县马金镇霞田村可以找到答案。从霞山古村的老街出发,走过霞田村前蜿蜒开来的五里古道,就可以抵达青云岭。青云岭,又名石撞岭,曾是古时开徽古道的必经路段。

  这不是我第一次抵达青云岭,早在几年前我就和小巍一起登上过青云岭,攀上过青云阁。这一次造访青云岭,不再是从前两个人的走走停停,而是一群人的登高访古。穿越过一片片山野景色,领略霞山霞田两村相依的乡村风光,始建于唐朝、修筑于宋代的开徽古道就这样年年岁岁静卧在山岭之间。

  我们一行人沿着青石板台阶向上,一座小庙映入眼帘,抬头一看,原来是青云庙。听同行的伙伴介绍,青云庙始建于元末明初,古为仙家佛地,庙的旁边曾有一个专门为香客和过往行人提供茶水的地方,名唤青云堂。如今由于年代久远,青云庙已墙体斑驳,青云堂已不复存在。山岭孤寂,小庙站立山岭之巅,却见证一段峥嵘历史、红色岁月。

  八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新四军沿着古道向皖南挺进,他们一路行走,一路播撒革命火种,至今青云庙南边的墙上还留有当年新四军写的标语,殷红的字迹,写着“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十二个大字。抚摸着写有红色标语的墙体,回味着同行伙伴讲述的红色故事,如今,我们坚定地踩在革命前辈曾经走过的道路上,继续着光荣的行程。

  沿路向上攀登,我们来到了青云阁。一群人鱼贯而入,顺利登顶青云阁。站在青云阁顶层,倚靠着栏杆极目远眺,可见岭上一片古樟树林层层叠叠,如盖在岭上的一顶顶帽子,马金溪温柔地拥抱霞山霞田两村,如飘逸的丝带遗落凡尘,延伸开来的太阳岛占据了大部分视野,几座桥架在村庄和太阳岛之间连接左岸右岸,创意火车餐厅在田野里影影绰绰,田间小道将大片的田野巧妙地切割成自然的形状,远处群山起伏,近处农舍低矮,地上的青绿色、嫩黄色和天空的湛蓝如洗交相辉映,点缀其中,红色的游步道惬意地揽住田野和溪流,马金溪两岸景色尽收眼底。迎着吹向青云阁的风,我观望了许久浮现眼前的霞山霞田两村庄和绵延不绝的马金溪,思考着村庄的厚重历史,联想着随溪水而去的无尽遐思。或许,生活的真谛就在于登高望远,思索着的这几个平凡的瞬间。

  从青云阁上缓慢下山,熟悉马金的伙伴忙说通过面前的这条小路,可以走到马金集镇。于是乎,一群人浩浩荡荡穿过一个古朴的关口,立马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和古代人巧夺天工的城门映照下,显得有些渺小。回头望见青云阁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爬坡过岭的感觉还意犹未尽。沿着乡间小道一直往前行走,眼前的田野和之前登高望远看见的远处田野一比,实在更为直观可感。绿油油的植物于田野之中吸收日月天地精华茁壮成长,我们在青云岭上,邂逅霞山霞田两村庄和马金溪。走着走着,绚丽的霞光给湛蓝的天空披上了橙色的华服,疲倦的鸟儿翱翔天际、成队归巢,我们也该回返了。

  青云岭上一庙一阁一关口与岭相立、与霞相揖、与山为伴,深情注视着流淌着的马金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于它们而言是痕迹,也是沉淀。于我们而言,这一日光景,是登高访古,是红色故事,也是心生无尽感慨。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青云岭上 2022-06-17 2 2022年06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