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村古街上的“成利栈”
张蓓
位于桐村镇的严村古街,昔日曾经被叫着“严村市”,街市上商贸交易繁华,曾有商户1000多户。整条街分上街、下街、后街,以及河对岸的太平街四部分。街市上遍布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吃店、豆腐店、理发店、药店、医馆、糕饼店、日用小商品店以及客栈等。
在严村古街上,有一处红色的革命遗址“成利栈”。成利栈原先只是一个小小的客栈,由于地处浙赣两省交界处,人员往来密集,不但生意兴隆,而且信息灵通,是严村古道上往来华埠、玉山等地客商必经的歇脚、住宿之地。
然而在80余年前,这个在古街上看去很普通的一家小客栈,却演绎了一段红色的革命传奇。
1930年12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猛烈军事“围剿”,严密封锁港口、码头、河道水岸,试图达到“断绝与共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使之无粒米勺水之救济”的险恶目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食盐、药物、军工材料等物资供应,一度处于十分困难的窘境。苏区红军缺医少药,特别是食盐,极度缺乏,“吃盐难”成了苏区一个重大的问题。
1932年9月,赣东北省苏维埃要求各县必须迅速广泛地组织群众担盐队,建立起秘密物资运输路线和运盐站,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来解决苏区的食盐恐慌问题。
该年,赣东北省苏维埃派总采办员练金科到化玉一区(后扩大为中共开化特区委)机关所在地岭头山,开辟新的运盐线路。练金科等人和开化特区委同志一起研究、商议,新开辟了一条由华埠镇出发,经开化县的桐村、严村、王畈、徐家村至江西玉山县岭头山的红色商贸通道。
在与华埠镇的工商贸易中,练金科通过优惠的商贸让利,与华埠镇商会会长、华埠盐仓库老板王连辉做生意,把100多担苏区茶叶半价赊给王连辉。通过和华埠镇上的工商业者交朋友,开展“以货换货”的商业贸易模式,练金科把苏区的大米、毛皮、茶叶、莲子、樟脑、纸张、烟叶、夏布、香菇、薄荷油等货物输往华埠,又从华埠盐仓库老板王连辉以及其他商户手中,换回大量的食盐和日用消费品以及药品,来缓解苏区的食盐危机。
而严村成利栈,正好位于红色贸易路线上,客人总是来来往往,繁忙异常。在走马灯似的客流中,隔三差五就有一位叫着苏仁甘的医生来客栈入住。这位医生每次来都是先到隔壁的药材店购买一大批药材,然后又在集市上购买一些生活日用品,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往隔壁江西省玉山县方向运去。
有时候,这位苏仁甘先生会在成利栈的小茶馆里喝茶会朋友。他的朋友有从华埠方向过来的,也有从江西方向过来的。但他们每次喝茶的时间都不会太久,远远望去,他们似乎是在讨论生意上的事情,也可能是与客商在讨价还价。有一次,说到激动处,客人们看见苏仁甘先生拳头紧握、血管鼓胀、两眼怒视前方。后来人们得知,那天在通往苏区的红色贸易路线上,有一位苏区担盐队的农民老邹,在偷偷给苏区担盐的途中被捕了,他的头颅被挂在了城门上示众。
再后来,严村古街上的人们都知道了苏仁甘医生的身份,他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色贸易路线上的成员之一。他常常为苏区革命根据地输送紧缺物资,医生只是他的一个掩护身份而已。从此,严村古街的人们,都默不作声地、悄悄地掩护着这位苏仁甘医生,做他背后忠实的保护者和情报打探人。
因为客栈毗邻药铺,药材多,便于掩护物资,渐渐地,成利栈很快就成为了一处中共苏区红色贸易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的秘密联络点。或许是因为客栈的老板,也有一颗红色的爱国心,在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势之下,客栈的老板坚决地选择了支持中央苏区的革命。当时的成利栈,担负的是一个中共地下党秘密组织联络站的任务。成利栈老板的朋友、生意场上的各色人等,他们常常把从白区弄来的食盐等物资和打探来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成利栈,然后又迅速地在成利栈完成中转,分批次、分人次,用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办法,把物资和消息输送到苏区革命根据地去。
成利栈担任着这样危险的中共地下党的物质运输组织和地下情报的探听、传递工作任务,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今天,细雨蒙蒙中的成利栈,在岁月的侵蚀下,只剩下一爿斑驳的墙体,孤零零地伫立在风中。除了它的门楣上有一块长方形的青石板刻有“成利栈”三个字,在这爿墙的左侧,还可以清晰地看见“药材”两个繁体字,这是当年的印记,亦是历史留下的刻痕。这爿历经风雨沧桑的墙,已经墙体破裂、斑驳脱落,裸露出青砖叠层的墙身。在它的残垣断壁之上,一丛丛狗尾巴草和不知名的蕨类在肆意疯长、在随风摇曳,为这爿墙体扦插上了非同寻常的独特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