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山农业”走绿色路有科技范
本报讯 (记者 姚雪) 近日,在位于音坑乡明廉村的菁山农业园,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芦笋。“芦笋秸秆要留着,有大用处。”在农业园负责人徐先进眼里,这些看似废弃的秸秆可是“宝贝”。
把秸秆装箱后,徐先进来到距离农业园一公里处的湖羊养殖棚舍。在这里,200多只湖羊健壮肥美。“芦笋秸秆、母茎是草食性家畜的理想饲料,用来喂羊不仅营养价值高,羊的粪便还可以用作芦笋种植的有机肥。”徐先进介绍,3年前,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特派员何圣米的指导下,农业园实施“大棚芦笋—湖羊高效种养循环模式示范”项目,既降低种养成本,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循环。
2013年,徐先进在音坑乡明廉村、音铿村流转400余亩土地建设菁山农业园,种植火龙果、芦笋、辣椒等果蔬,并配备分拣中心、冷藏室等。近年来,农业园通过更新基础设施、引进新种植技术、外聘农业专家、借力科技特派员等途径,不断提高种植技术。
“我们动员大家去参加农艺师资格考试,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徐先进说,如今农业园已经有两名正高级农艺师、一名中级农艺师,并成为浙西唯一专业从事无公害果蔬种植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仅芦笋种植一项,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只有在技术应用上不断更新才能做到降成本增利润。”徐先进说,2017年,为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肥利用率,农业园安装了水肥一体喷滴灌溉设施。此外,农业园还购买了数台机耕设备,在芦笋母茎收割上实现了机械化。
农业园的高效益、高产出,吸引了周边不少乡镇发展芦笋产业。目前,农业园已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华埠镇友谊村自2020年起种植芦笋后,已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