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记者 夏章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近年来,村头镇立足当地特色,持续擦亮农旅休闲小镇金名片,做大做活茶、果、花、蔬四大类产业,谱写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诗篇。

  做强田园经济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眼下正是毛豆收获的季节,村头镇孔山村100余亩毛豆喜获丰收。在毛豆种植基地内,长势茂盛的毛豆叶铺满了一片片田垄,茂密的叶片下一串串青绿的毛豆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在田间采摘、分拣、打包、装车,一幅忙碌丰收的画面映入眼帘。

  去年,孔山村成立“孔山豆豆”共富工坊,并与衢州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引进种植毛豆新品种“衢鲜3号”,首次试种了10亩,因该品种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口感鲜美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从尝试到认可,孔山村用毛豆种植“金钥匙”打开乡村的“致富门”,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无缝衔接”,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就业致富,也让销售渠道更加稳定。

  像“孔山豆豆”共富工坊一样,目前,村头镇创建来料加工式、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等共富工坊7个,涉及来料加工、农特产业种植、畜牧产业养殖等多个行业,产业覆盖十余个村,吸纳农户就业500人左右,带动低收入农户100余人,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0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一村一品” 集体经济量质齐升

  近日,随着一辆辆大卡车来回穿梭,村头镇牙田村的农副产品收购点热闹起来。村民纷纷将自家种植的冬瓜、辣椒等农产品送到收购点。

  “我已经和牙田村合作多年了,这里的环境好,农产品品质也好,进入市场后,销量不愁。”来自衢州的采购商王先生说道。

  牙田村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但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营业性收入较为薄弱。2018年,村集体流转土地开始种植翠冠梨,打造出30亩精品梨园,年产优质果1万余公斤。尝到甜头后,村里又投入30万元,新开垦70余亩抛荒地,并完善基础设施,育辣椒种土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将土地亩均年产值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短短三年时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由零到百万元的突破,并带动本村及周边近百名村民赚钱享“红利”,年增收超50万元。

  而这只是村头“一村一品”的缩影。近年来,村头镇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先后打造了“十里风荷、百亩冬桃、千亩枇杷、万亩金花”等多条农特产业带,持续打响“五月枇杷八月梨,十月冬桃腊月柿”的村头特色。

  “我们已与省农科院水果专家团队达成协议,开展省内精品水果新品种试种与推广,努力将村头打造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四季精品果园,带动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挖本土资源 文旅融合持续发力

  “这些岩石的纹理、褶皱、断层、溶蚀孔洞都是天然形成的,非常有特点。”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浙西石景山地质园内迎来了一波波游客,大家沿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在每一个地质遗迹点驻足,辨别层理、褶皱、断层、溶蚀孔洞等地质现象,讨论士谷村山川地貌的形成。

  “我平常比较喜欢研究地质文化,便趁着假期来看一看,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人惊叹。”来自安徽的黄先生相告。

  浙西石景山地质园位于村头镇士谷村,是一座极具山村特色,集观光、游学、休闲为一体的岩溶景观地质公园,目前已勘探发现延绵3公里的白云岩景观带,距今约7亿年前(震旦纪),规模位居浙江省前列,极具观赏性。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的本土资源优势,2021年8月,在省地勘局的帮扶下,士谷村地质文化村项目一期开始建设,深入挖掘士谷村地质遗迹,以“讲好地质故事,看7亿年的变迁”为主题,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景观点,逐渐打响了地质研学文旅IP。

  “目前共打造元宝山、下坞白云石崖、浙西石景山等28处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景观点。自试运行以来,旅游研学的游客数量递增,共计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约60%。”村头镇士谷村村干部介绍。

  前不久,中国地质学会发布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授予村头镇士谷村挂牌筹建“地质+生态旅游”地质文化村(镇),更是让村头镇有了从地质文化村到地质文化镇迈进的底气。“接下来,我们还将立足于地质文化镇的建设,将各村特色产业串点成线,打造极具差异化的地质研学特色游,让游客可看可研、可品可尝,留得下回忆,记得住村头。”村头镇镇长林华信心满满。


今日开化 一版要闻 00001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2023-11-07 2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