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文章导航

诗意开化之

因水而兴

开化西渠
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
霞山古村

  汤学敏

  2011年,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明代山水画师时俨和他《秋山渔艇图》绢本,引起了国内众多藏友和画界学界的普遍关注。

  据明崇祯《开化县志》记载,时俨,字若思,号晴川,以焦墨作山水人物,妙绝千古。明嘉靖间,官翰林院孔目、藏书家、上海人何良俊对他推崇有加,认为“其不在画院者,稍优于院中人。”作为同乡的明朝著名官宦,文学家方豪也在《赠时若思》的诗里赞道:“晴川丹青天下知,诸家出入何崛奇。越闾吴市竟笼购,品题长比棠陵诗。”在这首诗里,负才磊落,旷达不羁的方豪却出乎意料地谦虚了起来,他一边夸时俨的画,一边又夸时俨的诗,最后还不忘用“自云不愿麒麟袍,百年长饮金溪水”的诗句夸时俨的人格。

  时俨一直居住在开化县城,他的画主要以金溪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行笔清逸,墨气淹润,又中规中矩。这幅《秋山渔艇图》,画的就是金溪龙潭的秋景。

  金溪是马金溪的简称。这条发脉于钱江源国家公园莲花尖的钱塘江源头溪流,全长99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开化全境,是一条接壤皖赣,通达钱塘的重要水运古道。

  宋室南迁定都杭州,为偏居一隅的开化带来了机遇。作为一个被白际山脉、千里岗山脉和怀玉山脉包围下的山区县,开化可以从皖浙赣三省,集聚南宋宫廷所需的山货和木材,并利用金溪以下河道渐宽渐深的条件,提高水路的转运能力。

  地处钱塘江上游的马金镇就是集聚山货和木材的中心。由于地缘关系,马金从唐代开始就接受了徽商的迁徙。这些选中马金的徽商们,立足这个不大的集市,遵循着市场法则,把皖南的大米、开化的木材和当地的茶叶、草药及桐漆等特产汇集起来,等待马金溪水量充沛时,发货杭州江干码头,然后,以山货换洋货,再通过陆路把食盐布匹等物资运回山里。如此反复,最终造就了马金老街。

  马金老街长约500多米,宽约3米左右。50余家店铺沿街对峙,幢幢相连,商铺之间以马头墙相隔,翘檐挑枋。大多数店铺,半截子女儿墙,连接着木板排门。门板合上,表示打烊,卸去门板,便是店铺开张。鼎盛时期,马金老街上丝绸布匹、南北杂货、染坊糖场应有尽有,同春堂、大生堂、问松堂等药店,名扬周边。

  相邻于马金的霞山古村,也在木材商贸转运中聚商成市,成为了粮油布匹和南北杂货等生活用品齐全的商业街。在这条长一百多米的老街上,原有店铺四十余个,一些商号清晰可辨。这些徽派建筑多为二层,保留了前店后坊,前铺后宅的格式。当年肉铺柜台上,厚重的木樽已搁置了几百年,刀斧印迹,清晰可见。

  清末至民国初年,霞山靠木材起家的商人较多,郑松如是其中的首富,他曾在霞山至杭州沿岸,坐拥十三家木材行。他还在杭州江干“浙东木业公所”连任董事20年。发迹后建造了占地面积达3000多平米的私家庭院,成为了霞山最显赫的豪宅。

  金溪流至县城,便是芹江。清朝开化教谕查谨在诗里描写了流入芹江的金溪:“铣溪源自马金落,奔作城壕恣喷礴。钟山厄险实障之,流怒激湍与石搏。天然形胜冠衢西,百里蜿蜒环古郭。”在这首诗里,查谨形象地描绘了金溪流过龙潭的湍急和环绕山城的蜿蜒。

  芹江环绕的开化山城,北忱钟山,面向凤凰,左金钱,右卧佛,最令人惊叹的风景则是那条穿城而过的西渠。五百多年前,在昌乐府担任知县的开化籍官员徐庆云回乡时,在渠旁留下了这样的赞叹:“谁凿灵泉窍,中流水一湾,风清时戛玉,月净水拖兰。曲折归吴海,纡徐旁佛山。千门滋秀发,终古自潺湲。”(《西渠环带》)徐知县眼中的西渠,水流在微风里发出振玉般的清脆声响,夜晚幽兰的水面拖曳出月轮的光影线条。她婉转婀娜,迂回曲折,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两岸的人家和沃土良田,恒常不变,亘古流芳。

  开化有位叫方亮汝的先人题画词描述:“南去北来,户户门前活水;穿城出郭,家家篱下清泉。稚子敲针,携竹竿而垂钓,小鬟抱杵,傍砧石以捣衣,王右军之流觞可以行矣,羊叔子之缓带庶几似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这里有顽皮的稚子将绣花针敲打成鱼钩,贪心地想钓上一两尾鱼儿;那里有小丫头倚靠着砧石浣纱捣衣。方先生认为,王羲之即使把曲水流觞设在西渠边也能写出《兰亭序》般的千古名作,因为这里的生活闲散地就如晋朝大将军羊祜身上那袭随性的衣袍,属于文人墨客,属于雅士风流。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末,西渠边有位少年,闲来无事,常用父母做小吃用的双轮车胎练习臂力,练着练着竟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上夺了金,成为中国蝉联奥运会举重冠军第一人,他就是占旭刚。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体育馆正耸立在芹江与西渠汇合地,是开化地标性建筑。

  开化人自古以来,就有山的风骨与情怀。清雍正山东登州府知府、开化人杨宏俊的《开化县志》序言道:“开风俗之仁美也如此,开人文之崛起也如此,开贞臣、义士、节妇、烈女之贤且多也如此,辉煌简册,照耀人寰,斗大城有荣施矣。”他认为,开化虽然地方小,但斗大的城市,才俊辈出,也有辉煌的荣耀,总结得十分准确。

  开化县城往南16公里华埠镇,是个水陆交通都尤为便利之地,它位于常山、开化、玉山三县的边界,从这里,走水路可通衢州和杭州,行陆路则达婺源、德兴和屯溪。

  南宋迁都临安,华埠成了繁忙的水陆码头。宋朝末年元兵南渡,大量灾民因战事涌入,使得华埠镇居民骤增。此后的明清两朝,华埠相继设立了巡检司署、兵营、公馆,及江西、安徽各商会,一时间商贾云集,旅舍兴旺、商业愈加繁荣。

  史料记载,当年华埠河道日停船只数百艘,有时甚至可达数千艘,沿河有油榨、盐埠、联珠、官埠等十个码头。三省七县边缘地带的食盐、纸张、木材、瓷器等各类物资均要在此集散中转,各地的商贸旅人都会在此会集。

  华埠最繁盛的时期是清末民初,当时,华埠街上有三百多家店铺,光手工作坊就八十八家,工匠有两千多人。在华埠各色的居民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就是“九姓渔民”,大约明末清初之时,他们从严州迁徙而来,而后又汇入江山渔民,这些渔民的到来,为华埠的航运增添了新的力量,无形中又促进了华埠的繁荣。

  繁忙的商贸活动,不总是为了赚钱。民族大义面前,华埠人作出了重要抉择。1930年11月至1934年底,蒋介石纠集重兵向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军事“围剿”。同时在经济上亦实行最严厉的封锁。1931年5月间,国民党当局颁发了《封锁匪区纲要》、《赣东食盐买卖运输查禁法》等一系列禁令,并有针对地制定了《开化县计口授盐法》,国民党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封锁政策能斩断闽浙皖赣苏区的食盐、布匹、西药、文具等物资供应。对此,苏区一边积极开展自力更生,一面广泛发展对外贸易。当时的华埠镇,就成为了一个尤为重要的红色贸易窗口,秘密地建起了通往苏区的两条贸易线路:其一是从华埠往星口过汕溪口、焦坑口至白沙关;其二是往青阳过桐村、王畈、徐家村至江西玉山的马岭底。许多人秘密地加入了运送物资的队伍,他们昼伏夜出,走山路、抄小道,避开岗哨和关卡,为苏区送去了食盐、日用品和一些军用物资。几乎每个乡,都有数百人参加运盐,他们为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开化处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根据地和皖浙赣游击区的重心区域,并且开化又处于敌占区后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因此,被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确定为新四军江南各支队的集结组编地。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陈毅身负集结组编新四军,以及组建各支队下属的团、营之重任,率一支队司令部机关以及战地服务团30余人,从皖南专程到开化,驻扎在一所百年老屋——谢家弄大院。因为这所住宅被一棵香泡树遮住了大半个院子,所以镇上的居民把这里叫香泡树底。

  1938年初春,来自于开化各界的“抗日后援会”专门为陈毅将军举办了一场欢迎会。会上,陈毅慷慨激昂地作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演讲,台下掌声如雷,无人不被这位英姿飒爽且平易近人的将军所折服。一位名叫吾瑞柏的私塾老师情为所动,当场写下《陈毅将军经华埠北上》的诗:“七月卢沟战火燃,应时救国扫烽烟。龙城飞将挥戈进,鼠穴倭奴落马前。抗战不输裴度策,行军常怀武侯篇。他年我上芹阳岭,犹忆将军风度翩。”就在这棵香泡树下,陈毅将军完成了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的集结。如今的香泡树底已成为了新四军纪念馆,馆内每件珍贵的文物,向我们叙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1942年8月8日,日本侵略者的战机突袭了华埠镇,10余位平民当场丧生。8月9日,日寇又兵分两路进袭华埠,仅仅两天平民死亡达96人,日寇在撤退时,放火烧毁商店和民居达2727间。哀鸿遍野中,一度被人们誉为“小上海”的繁华商埠,成为绝笔。

  解放以后,华埠镇的工农业发展较为迅速,使其很快成为开化的工业重镇。如今,古老的华埠镇,留给世人更多的是它现代化的气息。

  今天,当我们走在像马金、霞山和兴华这样的老街里,依旧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撞击。虽然旧貌不再,但是风韵长存。这些昔日繁华的商埠,改头换面之后,依然是一位热情睿智的商贾,心胸开阔、海纳百川,富于冒险、热血而淳厚。他轻描淡写地从苦难中崛起,带着自豪的口吻,向众人述说并续写着令人惊叹的因水而兴的传奇!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因水而兴 2023-01-29 2 2023年01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