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溪文苑

一枕书香入梦

  林新娟

  不知从何时起,感觉人生最大的幸福与安宁,是一家人站在书柜前择书的分分秒秒,是一家人围着桌子各自阅读的时时刻刻。

  我最早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是小学时学校奖励的连环画。那时糊口是乡下老百姓铁的目标,似乎谁家都没有一分闲钱给孩子,深居大山的孩子,更不懂课外书阅读这一说。所幸学校引导有方,一个学期结束,给予学生的奖励,除了一张奖状,还有在首页盖上大红“奖”字的连环画。当大人们在村里露天电影看《红楼梦》、《铁道游击队》,在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前追《霍元甲》《十三妹》,我则在灯下读我的《缇萦救父》、《碧玉簪》……家中没有书柜,我占用大衣柜右侧最下面一个隔层堆叠我的连环画,母亲见了,也不言语,拿温情的目光滋润我。

  从贫苦中走出来的生命,也许一辈子都守着一份节俭。我是一个吝啬的人,对一件衣服、一双鞋子,甚至餐桌上的菜蔬,都可以实行计划经济,可一旦逛书店,无论如何却是要捧几本书回来的。那日在杭州,众人下车等一人,恰遇一家书店,我推门而入,众人也跟了去,转身出来,只我一人手中拎着一袋书。朋友宇见了,操着北方口音说,我们两手空空来去,只有你拎回一袋精神食粮,收获颇丰呀!

  什么时候爱上这份精神食粮的?细究起来,似乎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段。只记得那个电话,对方的一句“毛病”让我的世界泪如雨下,让一个底层的生命开始寻找人间的另一束光,人生的另一个支撑点。那些年的时光,一盏灯,一个人,一本书,在暗夜里前行,不畏风雨,不畏冷暖。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智囊团。用文字慰藉心灵,用圣贤的思想指引自己,恰如心理学上的“关照”“观照”,对他人关心照顾,对自己反观照应,在静心修身中赢得人间的另一个春暖花开。如今想起那个电话,心里竟有一种感激在波动。

  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人,放下碗筷,各自在书柜前择取所需,转身或在书房席地而坐,或在桌上顾自埋头。这份经历,似乎一切的语言表达都力不从心,只有亲历者才可解其中滋味。特别是在熄灯后,与孩子躺在床上,听先生在书房里的声声诵读,渐渐入梦的轻盈人生,是世间最妙不可言的时光。

  每次去金星村,总不忘去书香文化礼堂坐坐。近些年,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落户,农业、科技、文化、儿童文学等各类书籍列满书架,如今乡村里的孩子,再也不识无书读之愁。金星村的书屋,是开化乡村书屋的典范,是村民们共同的大书房,偌大的空间,结合村庄千年文脉的古典装修,我始终认为,在这里坐坐,就算不阅读,也能暖出一心的书香来。

  麦家先生说过,读书就是回家。他创建的“麦家理想谷”,是一个建立在西溪湿地的书的天堂,读书人共同的家。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落地书柜,那份静谧与神秘,令那么多的爱阅读者追寻而至。那个夏日,我席地而坐,捧一本《极花》,在一个被拐卖女孩的遭遇里,感叹当下贫困农村男性的婚姻问题。世界如此之大,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纸页与文字的碰撞,为我们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作家的悲悯情怀,将世间的弊端用一种文化的方式呈现,让一些人找准方向修复我们的未来。

  家是生命的港湾。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家。为建一个家,我们甚至用毕生的心血在努力。许多人,也在用毕生的努力,给自己喜欢的书安一个家。这么多年,跟我走进家门的书,一墙的书柜已然满溢。孩子的课外书,随着成长也一路走高。是时候该为自己和家人,以及我心爱的书,安一个新家了。

  “读书会心。这是一个与自己相见的时刻,仿佛面对镜子,读出了你的柔心与情意。”书房,也许只是一个大体上的概念,这里是书的家,有书的地方亦可称之为书房。有书的地方就是天堂,就是灵魂的安居之所。一如台湾作家汪咏黛在开化的一次讲座中说,餐桌上摆上碗筷就是餐桌,摆上报刊书籍就是一家人的书桌。

  我的孩子爱阅读。她的床上,除了被枕,还有一堆的书。床上叠书,一枕书香入梦,风雨随夜消散,人间值得的温情,此为一帧!


今日开化 金溪文苑 00003 一枕书香入梦 2022-01-15 2 2022年01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