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变公园 农房变民宿
桐村镇农房整治拆后利用重实效
本报讯 (记者 郑宏亮) 凉亭、石砌护栏、停车场、旅游公厕……日前,记者来到桐村镇门村村村口公园,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一幅水墨画卷;新植树木、添置设备、改建新厕,整洁宽阔的门村公园让村民乐享生活……
据门村村主任童樟民介绍,这里原先是7亩多的菜园地,周边还堆满了杂物,有碍瞻观。此次借着农房整治风貌提升的“东风”,村干部经过与农户多次沟通后,对菜园地进行收储和改建。在干群的齐心攻坚下,原来杂乱无章的菜园地“华丽转身”成了休闲文化场所,脏乱差没了,新建成的公园受到村民频频点赞。
如何用好拆后地块?门村村在建设小公园、美丽庭院地上齐发力。走进到农户家庭院前看到,用毛竹围成的菜园内,整整齐齐地种着青翠的白菜,远看像个花园,近看才发现是个“一米菜园”。“原先这里是农户的附属用房,拆除后留下了一块空地。”童樟民介绍,在推进农房整治过程中,村里指导村民对门前屋后拆后土地进行合理化利用,选择做成了“一米菜园”。
据悉,在全县农房整治风貌提升工作开展后,桐村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实地走访、排摸、建立一户一档一策数据库,实现附房整治零遗漏、全覆盖。在整治中,该镇坚持做好“拆、改、美”三篇文章,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拆整并举,助力“桐花小镇”建设。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在桐村,多元化的拆后利用方式正不断改善着村容镇貌。“全镇在进行农房整治时,也在积极谋划拆后利用。”桐村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自农房整治以来,全镇共排摸整治危旧房、旱厕等各类附房4569宗,筛选出需整治附房2237宗。除了门村村对农房进行特色民宿改造外,集镇入口景观提升、裴源新建停车场、黄石村党员先锋站、桐村村旅游公厕等,都是在原先农房整治的基础上,对拆后土地进行二次利用建造而成。
“建设美丽乡村,做好拆后利用工作是重中之重。当前,桐村镇农房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农房整治‘回头看’清零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镇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镇将围绕党建治理大花园建设,全面推进农房整治拆后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