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荒原
——读《摆渡人》后感
廖林梦婷
“你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什么关系,你脑中和心里想的那个才是真的你,就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在十五岁单亲女孩迪伦的世界里,一切都暗淡无光,充满曲折,唯一要好的朋友在不久前也因家庭变故而转学。这时,唯一一束照进她世界里的光亮,便是与从未谋面的父亲通的一则电话,她期盼着早日父女重逢,期盼着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给自己思念和温暖。然而在去见父亲的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把她带到了自己塑造的荒原中,遇到了男孩崔斯坦,从此,她的世界掀起了惊涛骇浪……
老实说,《摆渡人》2015年问世并名声响彻世界时我并没有去拜读。因为当时有读过的朋友告诉我书中的一些情节有些恐怖,我当时脑中和心里想的是自己是个胆小的人,于是一直不敢翻看,直至今年夏天,读完这本书后,我暗自懊悔……
人们高度评价它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一点也不为过。真正伟大的巨作是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永久怀念的佳酿。
作者构思巧妙,让人每读一章都不得不赞叹前一章埋下的巧妙伏笔。永远也无法忘记,在书中崔斯坦告诉迪伦:你的身心是你心像的投射。当摆渡人崔斯坦刚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时,迪伦发现这片荒原荆棘丛生、路途颠簸。回想起第一章中迪伦眼中自己生活的地方,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没有朋友、没有亲情,摆渡人出现前自己还遭到了学校同学和老师的嘲讽。在内心无比煎熬、痛苦的迪伦的世界里,可不是这样困难重重的吗?穿越荒原时,当迪伦心情好的时候,荒原又变得风光旖旎起来。这不就是王国维曾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吗?当我们悲愤交加的时候,再美妙的世界也会暗淡无光。许多伟大的著作,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会出现很多“摆渡人”,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就像崔斯坦在迪伦灰暗世界里泼洒下种种色彩一样。我们的“摆渡人”是上天的恩赐,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来给我们的世界增辉生色。然而,我们往往忘记一个最重要的“摆渡人”,那就是自己。“你的身心,是你心像的投射。”再好的摆渡人也渡不了不愿自救的灵魂。崔斯坦带领迪伦过黑水湖前往最后一个安全屋的时候,迪伦因为担心永远也见不到崔斯坦了,便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正是这股悲伤的力量,使他们荒原本来平静的湖水泛起波澜,险些要了迪伦的性命。你要为自己的世界制造骇浪,谁又能为你遮风挡雨呢?唯有自救,方能得救。
书中他们遇到的每一处险境都是迪伦心像的投射。他们翻山越岭是因为迪伦心中有诸多过不去的坎,如与母亲的代沟、在学校的格格不入;他们在荒原必须穿越整个沼泽,沼泽便是迪伦成长中的种种困难和羁绊;他们遇上层层雾霭,雾霭便是处于青春期的迪伦内心的迷茫;在天黑前偶尔却可欣赏如画的美景,那是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因为黑夜降临,就意味着荒原中的魔鬼将会出来肆虐。这样巧妙的构思使得读者不愿轻易放下这本书,想一口气读完,探个究竟。
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让人无法忘怀。迪伦走出荒原后,因为见不到摆渡人崔斯坦而四处奔波询问回到荒原的方法。终于在老灵魂伊莱扎处得到了返回的途径,但也只是个“据说”。老灵魂告诉她,任何一扇门都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关键不在门,而在于你”。是要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营造出这样坚毅的内心世界啊?只要你想,便可无所不至。“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我们审视自己的所有痛苦,那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次不是因为自己的束缚?你说你梦想遥不可及,却没有放下手机去追逐;你说你囊中羞涩无颜面,却不肯抛弃懒惰去创造……自己束缚自己的灵魂,却将罪过归于找不到出口的门。多数人的痛苦便是缘于自己没有勇气去冒风险、去改变,因为那有可能是自寻死路。但是,书中的迪伦却明知可能是自寻死路,也要抓住那一线希望,哪怕孤注一掷也不放弃。这正是她的迷人之处,也是我敬佩的地方。最终“有志者事竟成”,冒着“魂飞魄散”、永远消失的风险,她竟在没有摆渡人引领的情况下,只身游过黑水湖,翻山越岭也要找到他,让人动容。如果我们有迪伦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生当一往无前,死亦无所畏惧。愿每一个坚毅的灵魂都能重塑荒原,做自己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