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钟山时评

“双线并轨”:将根雕艺术与文化宣传深度融合

  胡永前

  春暖花开,笔者第一次来到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第三期已开馆的景区游玩。景区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到的展馆布局可谓是移步皆景,让人流连忘返,的确是一处绝佳的寻根探源山水文化旅游胜地,无愧于世界唯一的根文化主题旅游区称号。

  但惊叹之余,徜徉在偌大展馆中,笔者总感觉有些缺憾。虽然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在这根雕艺术海洋中,能真正慧眼识根、懂根、会赏根艺的游客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旅游者来此之后,除了惊叹、震撼之外,还能从中了解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一个旅游团与导游这番对话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二十四孝”馆中,一游客问导游这是什么孝?因为介绍牌上的字小而且不很清楚,游客就想具体了解一下。但导游看了后只是说有些孝是“愚孝”,我们去了解几个知名的孝行故事就没了下文。有导游的时候都这样,没有导游的时候大家又能看出什么呢?

  所以缺的是什么?我觉得在“华夏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内,不仅要展览大气磅礴、精美绝伦的根雕艺术作品,也有必要布置华夏文化“润物有声”的宣传媒介。实行“双线并轨”,将根雕艺术与文化宣传深度融合,更能提升我们这个5A景区“文化功能”的内涵。

  比如,将展馆里出现的五千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和创作根雕作品的过程制成相对应的音像画面,在不影响展品整体布局的情况下,利用高科技的互动屏幕等手段让游客选择观看。这样,参观“二十四孝”时不仅赏根艺,也能懂什么是《鹿乳奉亲》,什么是《芦衣顺母》;“五十六个民族”馆里也能欣赏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三皇五帝”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事迹也会更为丰满立体……而且,音像画面可设置成供选择的汉语、英语等版本,不仅可解除带孩子的家长会面临的无法解答的尴尬,同时好学的孩子也能尝试“双语导游”,更有利于国际友人在参观时深入了解我们的根雕艺术和华夏文化。另外,也可以考虑在确保根雕作品知识版权的前提下,将一些有意义、独具一格的根雕作品的用材等相关信息制成“根雕展品二维码”,游客一扫码就能获知详细情况,不仅利于根雕艺术的宣传推广,也更能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实地参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我们的文化艺术要为人民创作,自然也要人民看得懂、记得住。“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工作”,我们这“根宫佛国”理应雕琢追溯历史之根,宣传华夏文明之魂,今后也可以成为各学校“研学旅行”的首选之地,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赋予景区更美好的未来。


今日开化 钟山时评 00003 “双线并轨”:将根雕艺术与文化宣传深度融合 2019-04-05 2 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