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视点

体验特色美食 传承传统技艺

“大兴饭店杯”庆三八妇女节包子气糕制作比赛热闹上演

评委打分
揉面
相互交流
开炊!
出锅
来,尝一口!
炊气糕
展示成果
细心制作
各式包子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各参赛队员七手八脚,有人揉面、有人拌馅、有人包包子……这是“大兴饭店杯”庆三八妇女节包子气糕制作比赛现场的热闹场景。

  本次比赛共有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中心1队、县新闻中心2队、荷花社区1队、荷花社区2队5个队伍参加角逐。选手们通过体验制作开化特色美食,从而更好地宣传推广开化美食。

  按照比赛规则,每支队伍在面点师安排下使用2至3斤面粉制作大兴包,要求外形美观、不破洞、不漏汁;气糕要求口感糯、厚薄适中;每团队5人,可相互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包子最多最好为获胜者。

  比赛开始后,5支队伍的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揉面、擀皮、包包子,不多时一只只“大兴”包子就摆满了桌面。

  部分热心市民也按捺不住了,把手洗净,加入了包子制作的队伍。

  家住附近的汪金翠正是其中的一员,因为平时家里经常包包子,今天过来看见有包子制作比赛,技痒难耐,于是乎就帮忙做了四五个包子。

  9时18分,5支队伍的包子已经陆续下锅。

  “我们队20分钟做了60多个包子,第一笼就下了20多个。”荷花社区二队的选手林翠英在第一笼出锅后便拿起一个亲手做的包子品尝,“这个包子很好吃,里面的菜吃的出来是精心调配过的,面粉非常劲道。”“这个比赛很好,在这个节日里,大家能够围在一起做包子,特别温暖。”

  随着5支队伍的包子陆续出笼,围观市民也吃上了具有“大兴”味道的包子,他们纷纷表示:“包子真好吃,有家的味道,口感很棒。”

  大众评委张正槐告诉记者,大兴包子与一般的包子不同,并不是纯肉馅儿的,而是选择上好的本地土猪五花肉,手工剁碎,加入冬瓜碎馅儿、香葱粒,搅拌均匀。大兴包子最考究的一点就是有24个褶皱,在这一点上,各个队伍的选手都拿捏准确了,而且在口感、味道方面都比较过硬。

  “我是30多岁的时候学会做包子的,是因为家里的小孩喜欢吃,30多年过来了,孙子也17岁了,现在只要他想吃,我都会备好食材,做包子给他吃。”今年65岁的荷花一队选手黄金花正向笼屉内码放刚刚制作完成的包子,荷花一队的选手们齐心协力之下,共同制作了130多个包子。

  短短3小时的比赛在选手和观众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她们从中学会了制作传统小吃包子的技艺,传递了节日祝福。

  “之前都没有做过包子和气糕,今天通过面点师的讲解,上手之后,对于这些我们本地的特色食品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县新闻中心记者、2队选手徐梦雨说,“以前我在撰写美食相关的报道的时候,通过看、尝、听这些手段来了解它们,今天的比赛让我亲手制作,它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为立体化了,这势必让我在今后的开化美食宣传中更专业。”

  “包子、气糕是开化人心中的传统美食,小时候母亲早餐都会给我们准备好包子、气糕,那些都有着时光的烙印、幸福的记忆。”大兴饭店总经理何峥嵘说,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广大女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把传统味道传承下去。”

  大兴饭店最早能追溯到清朝。解放后的1950年,私营企业开始合并,大春馆改名为大新饭店,成了国营企业。后又在1966年正式更名为“大兴饭店”,为“兴旺、鼎盛”之意。直到1990年,大兴饭店关停了。

  “1960—1980年的开化人对大兴饭店是最有感情的。所以在决定出来开饭店的时候就特意选择了原址,希望把它传承下去。”2009年,承载无数开化人记忆的大兴饭店重新开张了。在传承饭店的同时,这些年,何峥嵘还多方请教了大兴饭店以前的老厨师,让失传的百年“大兴包”重现江湖。

  记者 唐文楷 余问清 

  实习生 余杰亮


今日开化 今日视点 00004 体验特色美食 传承传统技艺 2019-03-09 2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