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传统技艺 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步伐
我县举办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
丰富多彩的节目让观众大开眼界 |
![]() |
舞布龙表演 舞布龙是在全国都具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开化各乡村也都有舞布龙的习俗。村民们多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庆祝丰收。 |
![]() |
开化纸制作技艺展示 开化纸又称“藤纸”“开花纸”“桃花纸”。因产地得名,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中国古纸之极品,是明清最名贵的书籍用纸。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寿命可以逾越千年。开化纸主要用于古籍修复、典籍与善本再造等用途,对保存和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董氏剪纸技艺展示 董氏剪纸技艺始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董氏剪纸以色宣为主要材料,剪艺上以剪刀铰为主,运用刀剪与刀刻相结合技巧,使作品更为逼真、细腻,趣味浑朴天然,形态逼真。在剪法上采取了南、北的粗犷和细腻剪技相结合,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
![]() |
齐詹记冻米糖制作技艺展示 冻米糖是开化人传统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冻米糖。齐詹记糕点房制作的冻米糖“甜而不腻,酥而不硬,松而不散,香、甜、酥、脆”皆具。入口软如绵、齿颊生清香,嚼之即化、吮指回味。产品晶莹剔透似白玉,粒粒饱满赛珍珠。 |
![]() |
花灯制作技艺展示 苏庄花灯缘于宋朝。由于花灯会的兴起,当地民间便开始制作花灯,同时涌现出一批名家高手,一直传承至今。宋朝时余村兴灯,家家都要请人做“走马灯”挂在家门口。增添喜庆气氛,显示门庭旺族、人丁兴旺,因而制作花灯工艺不断提高,品种繁多。 |
![]() |
高跷竹马表演 马金霞山高跷竹马舞历史悠久。相传,霞山先祖郑元寿于唐武德四年(621年)迁居开化,不久即出使戎狄,演绎了一段苏武牧羊的故事。唐太宗为表彰其功,特授太原河北安抚使。为纪念郑元寿以及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八位唐代开国元勋,霞山郑氏后裔将流传于安徽一带的高跷和流传于浙西的竹马相结合,并配上戏曲文官武将的行头,于元宵、春分、冬至等节日走街穿巷、翩翩起舞。 |
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是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由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和马金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马金镇霞山村裕昆堂举行。
在民俗和传统舞蹈活动中,两条金色布龙相向而舞,气势磅礴,极具地方代表性的霞山高跷竹马、花棍舞、越剧、竹马舞让在场百姓感受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统技艺展示中,开化贡纸制作技艺、齐詹记冻米糖制作技艺、开化砚制作技艺、开化龙坦窑陶瓷烧制技艺、董氏剪纸、花灯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在现场纷纷展示,也让在场观众大开眼界。一杯开化龙顶茶、一团香甜的麻糍粿,让在场观众大快朵颐,这是传统民俗项目展示。当日的活动,不光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非遗艺术的享受,更让人在嗅觉、味蕾上品味非遗项目,节目丰富多彩。
此次活动推进了新时代文明传习的步伐,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知晓度,营造了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记者 余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