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长虹目光对准“甜蜜”产业
本报讯 (记者 方晓璐 通讯员 杨清韵) 嗡嗡嗡……6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长虹乡虹桥村长川自然村村民肖光成家屋后的蜜蜂养殖场,只见在郁郁葱葱的小树林下,160多个形状各异的蜂桶整齐地一字排开,沿着小山丘成梯字形层层分布,虽然天下着毛毛雨,但是仍有蜜蜂抖动着翅膀,沿着蜂桶边钻进钻出。为避免蜂桶风吹雨淋,肖光成还贴心地给每一个蜂桶都盖上了遮挡油纸布和瓦片。
肖光成今年72岁,9岁就接触蜜蜂,和蜜蜂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自学成了养蜂的行家里手。“以前我在外面给人打工,辛辛苦苦一天80块,一年365天天天干,一年下来才3万块钱。”肖光成告诉记者,养蜂时间自由又轻松,这不,今年清明节前割了340多斤蜜,以每斤120元的价格销往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卖出了一大半,赚了将近3万块钱。“每个月还有养老金,自己养活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也给子女减轻些负担。”
“长虹乡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养殖两三桶蜂,取蜜供自己食用,像老肖这样留守在家中又具备养蜂技能的老人就占了一半。”长虹乡副乡长邱志涛介绍,长虹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5.1%,山林面积17.82万亩,生态资源禀赋。当前中蜂产业作为我县推动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山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长虹乡发展中蜂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据悉,长虹现有养殖大户15户,饲养量1500余群,但在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上发展缺少方法。“我们正在鼓励低收入农户积极发展中蜂养殖业,先发展2户养殖大户,通过大户带散户的模式,推动全乡中蜂养殖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全乡全年新增中蜂饲养660群的目标,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提起长虹乡中蜂产业的未来和方向,邱志涛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接下来准备成立长虹乡养蜂协会,促使蜂农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既能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又能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实行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加大品牌宣传,将长虹特色蜂产品作为旅游产品进行推介;等到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后,还可开发除蜂蜜外的蜂王浆、蜂胶、蜂蜡等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使中蜂产业成为国家级4A景区——七彩长虹又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