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龙潭走笔

走一家亲 结一生情

——援疆教师民族结亲故事

  汪传锋

  今天是5月6日,周六。中午11点,马鹏飞老师代表二中来接我们,去少数民族结亲户家里开展走访。我们带上购买好的必备品出发了。

  第一家是姜彩容老师的结亲户。谢尔扎提是七年级(四)班的一个小男孩,头脑聪明,伶俐可爱,无忧无虑,也许贪玩是男孩的天性吧。他家住一个社区里,因为特殊原因,父母本来周六都不在家的。听说老师要来,母亲从工作单位依麻木乡一所小学回来在家等着呢!他家在一个单元户的二楼,因为父母都是工作的,所以家里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姜老师把此行的一些情况与谢尔的母亲作了热情的交流。他妈妈虽是老师,但国语并不好,孩子刚好做起了翻译。其实我们的交流里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利用交流的间歇,孩子还加上了我们指挥部推出的365课堂的网站,这样他就可以在周六上网络课堂补一补英语了。走访中,我们意外的遇见了一位女孩,谈起来才知道她是一个孤儿,是谢尔扎提妈妈班里的一位学生,每到周末,他妈妈就将孩子带到自己家来。这是一位有爱心的妈妈,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

  第二家是徐继军老师的结亲户艾合买提。高高瘦瘦的艾合买提也是七年级(四)班的男同学。到了他家才知道是住在廉租房内,家里有哥哥姐姐,姐姐已结婚。另外,姐姐的孩子在他们家养着,哥哥在乌鲁木齐上学,母亲在第三小学做卫生保洁员,父亲已从移动公司保安岗位上下岗,没有了经济来源,只有母亲的几百块钱工资,加上低保的几百块钱养家糊口。但是哥哥读书一年需要近六千元钱,这足以让一个家庭陷入困难拮据的绝境。孩子在班学习尚努力,一直处在班级前五六名。这该是家庭未来改变的最大希望,所以我们只能好言劝慰,希望艾合买提能在校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同时将他家的情况记下,一方面准备联系相关好心人士进行资助;另一方面争取向有关部门反映,以求能帮忙解决燃眉之急。

  到下午两点多了,我联系的结亲户高一班库瓦提同学电话打来了,他一定在家等得很急切了。他家在南关蔬菜大队一大队二小队。这是一个城郊的小院落,据说是花了十万元钱买来的。他和他奶奶一直在一起,从幼儿园读书开始,奶奶就负责照应他学习。周末他还要回老家帮忙父母种地、干活。他是柯尔克孜族的。一座院落,几间房子,空地上种着瓜果,有苹果,杏子,梨树,和许多的花花草草,还有一架葡萄。我们就在院子的架下盘腿话起了家常,老奶奶一个劲的叫我们吃东西。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热情好客原来在任何一家都是不会少的。在新疆,在民族兄弟的家庭里都能感受到。在言谈中,我们了解到奶奶原来是一位退休教师,可能因为是相当于民办教师的缘故吧,退休工资仅有一千多元,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已是相当不错的了。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了细致地分析、交流,鼓励库瓦提好好加油,练好体育,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去,让这个家更加充满希望。

  因为了解到周围还有高二的同学,作为高二班班主任的马老师还带我们走访了大小古丽米热家。她们也都打来电话,盛情相邀,还一再说在路口等待很长时间了。父母听说老师要来,都向村大队请假,在家等待着呢!作为老师,谁愿意放弃每一次与家长交流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呢?于是我们继续出发,在小古丽米热家,一家人早早在门口候迎,小古丽米热得体大方的欢迎言辞,井井有条的安排,前前后后的招呼俨然就是家里的小主人,让我们每一位同行的老师感到高兴欣慰,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学会学习,还应该学会生活以及待人接物,看来小古丽米热是做到了。最后是大古丽米热和阿里木这对孪生姐弟家。一处大大的院落,在一片田地和白杨树中间,一群羊,三头牛,还有一棵据说已活了将近三百年树龄的杏子树,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户人家的奋斗与勤劳。院落里时不时有鸽子起起落落,还有母鸡带着一群叽叽喳喳的鸡仔在觅食,浓浓的农家气息和淳朴的民族风味扑面而来。孩子俩在一个班,活泼可爱,认真向上,朴实敦厚,据说两孩子早上还在家后的戈壁滩上放羊来着。这不由得让我们啧啧称赞。他们父母虽言语不通,但经孩子们翻译之后,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断邀请老师们坐坐再坐坐,聊聊再聊聊,到告别的时间还一再将香喷喷的抓饭美食给端上,说吃点再吃点。

  我们就在这样一声声的深情感谢和一句句“下次再见”的盛情相邀中结束了一天的行程,第一次民族一家亲的结亲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永难忘却的记忆。特别感谢高二班马鹏飞老师,一天来开车陪伴,让我们顺利走访这么多地方,不辞艰辛。作为援疆教师,我们的舞台,“为国分忧,倾情援疆”的使命不仅仅在学校,在教室,在三尺讲台上。为了孩子,为了新疆美好的明天,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今日开化 龙潭走笔 00003 走一家亲 结一生情 2018-05-31 2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