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化 数字报纸


00003版:人文足迹

梨园一曲三生梦 雅韵赋成满堂声

——开化越剧团之回忆

《薄命佳人》剧照
本文作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作曲家何战豪合影
县越剧团首次赴杭演出
《仁义缘》剧照
《君子亭》剧照
演员郑桂芳正在演出 刘祺然 提供

  我常听老艺人说:解放前一年,同春舞台被迫散了班,演员流落在村头。华埠的彩凤舞台也是奄奄一息。就在此时,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这些演职员们也得救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开化越剧团啊。

  事实正是如此。

  刘高汉

  开化越剧团的建立与发展

  1946年6月,浦江县吴店村人吴敏斋的鹤凤舞台,应开化县华埠工商联的邀请,从江西玉山县前来华埠演出。因国民党政权腐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以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该团在华埠演出一段时间后,由于看戏的观众很少,入不敷出,不得不自动拆散。原戏班的主要花旦邵彩凤和丈夫姜仙良等几个人继续逗留开化,组成了“姐妹班”。因戏帘上绣有“彩凤”二字,故称它为彩凤舞台。1950年,开化解放后,改称为胜利剧团。时有演职员五十余人,男女混合演出。同年12月,开化县政府文教科派李亚夫、王观林到该团指导整顿,废除了“老板制”,成立团委和工会。次年春,大部分演职员先后返原籍参加土地改革,演业瘫痪,为使剧团不致于解体,县文教科派姜仙良专程到开化村头,吸收了流散在该地的同春舞台的部分演职员,充实开化胜利剧团,以保证演出营业。1952年3月,县人民政府对剧团进行登记,更名为开化县越剧团,属集体性质。任命金华均为团长,姜仙良为副团长。为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1956年成立党小组,由郑桂芳任党小组长。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1958年成立了开化越剧团党支部,青年花旦何菊英被选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60年4月转为地方国营。1964年底,我从浙江越剧一团调任开化越剧团编剧,次年创作并导演了反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大型现代剧《汤江风浪》,在全县农村公演。“文革”开始后,于1967年底改称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69年7月恢复开化越剧团,并转为全民所有制,直至1988年8月撤消。

  三十余载硕果芳

  1950年,该团在华埠演出时,服装陈旧,设备简陋。演员的收入低微,生活十分清贫。在这困难的条件下,剧团的演职员们仍然坚持练功,坚持演出。而且每星期排一个新戏,每个新戏第一晚义演,全部收入捐献给抗美援朝。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甚至在年三十夜吃青菜萝卜,把钱节约下来,办布景、买乐器和添制服装。50年代初,华埠镇发生一次较大的火灾,剧团演职员私人的东西,全部被焚毁。他们不仅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而且还节约口粮,支援灾区人民。全团第一次购买公债就达1100元。1955年,全国第一次戏曲会议,该团被评为“艰苦朴素好,上山下乡好,配合中心好”的先进单位。是年,姜仙良代表剧团出席华东戏曲会议,并介绍了上山下乡的演出经验。1957年,钱雅玲改编导演的《失钗相思》参加建德地区会演获剧本奖。演员筱莲芳获一等奖,何菊英获二等奖,傅筱罗、钱笑笑获三等奖。1959年,钱雅玲执笔和导演的反映山区人民消灭钉螺驱走瘟神的大型现代剧《高韩村》,参加金华地区会演获剧本奖和演出奖。演员筱莲芳、何菊英获表演二等奖,傅筱罗、钱笑笑获三等奖。《高韩村》剧照在中央卫生部举办的全国卫生展览中展出。1960年,该团招收第一批学员20名,为男女合演进行大胆的尝试。

  开化越剧团长期以来坚持立足本县,送戏下乡的方针。演职员肩挑行李铺盖,手提服装道具,常年辗转在山区农村,住庙台,睡草铺,把思想健康而又丰富多彩的剧目奉献给山区的父老乡亲。演职员们踏遍了开化的山山水水,全县四百多个村落,没有一个地方不留下他们的足迹。

  县越剧团历来坚持勤俭办团的原则,在经济条件好转的条件下,剧团党支部十分重视关心演职员的生活。1963年,他们把节约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幢两层楼16个房间的宿舍,改善了演职员的住房条件。1966年底,“文革”开始,剧团改为“宣传队”。但演职员仍然坚持练功和演出。

  1976年10月,剧团重新排练上演古装越剧《十五贯》《刘海》《追鱼》和革命历史剧《蝶恋花》,并由汪宇明把轰动一时的话剧《于无声处》移植为越剧现代戏在开化上演。

  1981年,余丁新绘制的上山下乡布景硬片图,参加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获二等奖。

  1982年5月,剧团首次赴杭州演出神话剧《刘海砍樵》《文汇报》《浙江日报》相继发表评论,拍了电视,上了年画。在这期间,该团青年演员陈少春与上海越剧院著名小生陈少春结下了师生之缘,成为我省越剧界的一段佳话。

  同年7月,老艺人筱莲芳被评为金华地区文艺战线的优秀老师。12月筱莲芳被评为省优秀园丁。

  1983年7月,在省首届戏剧节中,剧作家方元新编,钱雅玲、余桂芳导演,江炳耀作曲的古装戏《君子亭》获演出奖、导演奖、幻灯奖、字幕奖,并由省电台灌制唱片,拍摄电视。是月,由江炳耀作曲,陈伟苏、钱爱萍合演的折子戏《回十八》,参加省小百花戏曲会演,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和著名剧作家顾锡东、胡小孩等观看了演出。《回十八》由省电视台录像,省电台录音在全省播放。

  1984年,《君子亭》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摄印出版连环画,行销全国。

  1985年10月,由我与汪宇明编剧、余桂芳导演、江炳耀作曲的大型现代剧《春秋情》,在省第二届戏剧节中,荣获剧本创作、导演、作曲、舞美四个三等奖和演出奖。这是开化越剧团建立以来,第一次荣获省级剧本创作奖。同年,县越剧团新秀陈少春荣获浙江省青年演员新花奖,成为当时我省二朵新花之一。

  1986年11月,县越剧团在福建省建阳地区演出。建阳地委邀请剧团演出《真假画郎》招待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八个国家组成的中国文化旅游考察团一行26人。演毕,外宾们上台会见全体演出人员,并合影留念。还举行小型联欢会,气氛十分热烈。对此,《福建日报》还作了专题报导。

  1987年4月,开化越剧团在江西鹰潭市演出《君子亭》,联合国教育考察团一行40人前往观摩。当演员谢幕时,外宾们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和全体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同年7月,我创作的大型新编古装传奇剧《薄命佳人》参加省第三届戏剧节选拔,省文化厅副厅长钱法成,剧作家胡小孩、潭德伟、方元,中央新闻电影制作厂副总编王永宏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观看了演出,并合影留念。该剧在衢州市二次戏剧节会演中名列前茅,荣获优秀剧本创作奖。

  深山飞出“金凤凰”

  开化越剧团,历来十分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他们采用自办培训班,老师带徒弟和选送到省艺校学习深造等方法来提高演职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因而,人才辈出,后起之秀不断涌现,如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我省十朵新花之一的青年小生陈少春,她唱腔甜润,表演细腻,扮相俊雅,深受行家和广大观众的赞誉。青年花旦汪仙珍,扮相娇美,唱腔悦耳,表演充满激情,在省第二届戏剧节中获演员二等奖,在浙皖赣三省部分地区的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青年小生陈伟苏,嗓音动听,风度翩翩,多次以她的精湛表演,赢得满堂喝采,曾数次荣获省、地、市优秀演员奖、演员二等奖和三等奖。还有徐青、陈晓明、吴媚娟、郦雪峰等一批中、青年演员,都曾在省、市会演中获奖,并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由于演员年轻,阵容整齐,编、导、演、作曲、舞美配套齐全,演出认真,作风良好,深受各地观众的欢迎。剧团撤销前,演出范围以本县为中心,辐射安徽宣城、上海、江西九江、福建三明等省市县,每天演出的观众率都能达到85%以上,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誉为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开化越剧团撤销已经30年了,不少老艺人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忠于党的文艺事业,以团为家,不怕艰苦,勤俭节约,兢兢业业,诚诚恳恳为山区群众服务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日开化 人文足迹 00003 梨园一曲三生梦 雅韵赋成满堂声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