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龙的“甜蜜事业”越来越红火
本报讯 (记者 胡萍) 规划有致的山林小院,前面住人,房前屋后郁郁葱葱,道路分明,却每隔一两米养着一圆桶或者一方形、一长方形活框的中华蜜蜂(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冬日暖阳下,桶中、框中的蜜蜂活力无限,不时成群结对地嗡嗡飞出,四处采集枇杷等蜜源植物的花粉花蜜。这是12月20日下午,记者在华埠镇旭日村学门中蜂养殖场里看到的生动场景。
“这个地方叫学门山,我流转了100多亩山地。你看,这蜂桶四周种植的都是蜜粉源林。” 学门中蜂养殖场的主人陈兴龙指着挂着各色标牌的植物介绍,“有了这些蜜粉源林,蜜蜂粮食足,好过冬,蜂蜜才会出产得更多。”
退休后的陈兴龙回归旭日村老家,将满腔热情投入养蜂业,从6年前的一群“飞来蜂”开始尝试养殖中蜂,目前养殖160余桶蜜蜂,年收获蜂蜜350余公斤、创收10多万元。
“养蜂业的基础和关键是发展蜜粉源林。”陈兴龙坦言,蜜蜂养得好不好,主要看蜜粉源植物好不好。要多种植蜜蜂食物缺少期的蜜粉源植物,让蜜蜂一年四季都有蜜粉采。
陈兴龙特别喜欢学习钻研,看到中蜂养殖的这个关键点后,他依托于蜂场周边千亩阔叶林提供的百种天然蜜粉源植物,前后完成400亩单一杉木经济林—蜜粉源植物混交林的改造,并动员周边群众在河边、路边种植蜜粉源植物3000余株,发动华埠、杨林等4个乡镇种植各种蜜源树4500株以上,建立蜜源树育苗种植基地。得益于这个蜜粉粮仓,学门中蜂养殖场不断有蜂前来安家落户且群势兴旺。
蜂群多、活力强、蜂蜜多,渐渐就有本村在外的人前来认养土蜂蜜,随之,陈兴龙的甜蜜事业又多了“认养桶蜂”的项目。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土蜂蜜常常供不应求,市场效益可观。” 陈兴龙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户养10桶蜂,增收万元钱不是难事。“现在省里、县里都在大力推进蜜蜂等特色畜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若是能把‘一村万树’、公路铁路绿化、河岸绿化、城镇绿化等同种植蜜源林结合起来,效益肯定倍增。”
在陈兴龙的努力下,我县华埠、杨林等四个乡镇新发展蜂农70户,养殖中蜂700箱,直接增收70万元,间接带动全县农户270户,农民增收35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