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题外话
余宗良
“写得太少了。”“好在作者众多,写少的总还有写多的,彼此有个弥补。”在《丁酉》开化作家作品年选征集稿中,县作协主席孙红旗这样感叹道。
作为作协的一名会员,听了之后,感触颇深。“写得太少了。”这句话意味深长。真的是“写得太少了”?满足不了一本《丁酉》?答案肯定不是的,是精品太少了,挑选余地太少了。关于每年要编制年选作品,孙主席坦言道:“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读书的人不多,读书思考的人更少,但做与不做,总是先做起来的好,退一步说,权当是一本资料吧。”这就是孙主席不辞辛劳地每年编印年选的目的,具有很高的高瞻远见性。
“编辑年选,是个无钱无利的活,白白的劳动,总还有别样的吸引,尚且不知。”孙主席如此风趣地解释年选的编印。这点我很有同感,不带功利,不带名利,总还有一股吸引力,是我们写作爱好者的共同点。
“其实,模糊是宝,倘若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并且计算好了利益,干着干着就厌倦了,没有明确的目标,迷迷糊糊,颠来倒去地咀嚼,好似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这充分体现了孙主席对文学的热爱与痴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的确如此,当我看到从树上零零碎碎飘落的树叶时,知道秋天已来临,当我抬头望到光秃秃的树枝时,知道冬天已临近。但我从未曾想过,原本点缀在树枝上密密茂茂的树叶为何会挣脱树枝,随风而飘,等我想明白时,已是春暖花开,满树布满绿叶和嫩芽了,只恨自己明白太晚,领悟太迟。
写作是枯燥单调的,这是一般人眼中的写作。其实真正的写作是很有趣味很滋润的,不受文化水平低浅限制,喜欢什么写什么,不必关心写得好与坏,只要静下心来写,久而久之,就会尝出其中的滋味。大凡染上写作爱好的人,宁愿天天被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身体,翻山越岭、跨溪穿田寻找那份灵感,埋头急急忙忙敲打键盘时那份颤抖的快感,那份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满足感。
秋天的太阳,温柔又羞涩。秋天的太阳带着喜悦,照在田间沉甸甸的庄稼上,农民伯伯笑弯了腰;秋天的太阳很浪漫,染红了树叶和山岗;秋天的太阳很无奈,越照越把树叶与树枝掰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赞美它,是它把我们身边的世界装扮得缤纷多彩,是它把大地的风韵勾画得淋漓尽致……
一篇好的作品,能把读者吸引过来,让读者爱不释手,读后又津津乐道,这是我们写作者的最大心愿。一篇好的作品,宛如把自身沐浴在一年四季里,享受着季节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