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
陈月芳
《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亭安有式,基立无凭。”亭子在古时是供人歇脚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由于园林艺术是仿自然的,许多的园林都设亭。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亭子形式多样,成为园中的一个“亮点”,有画龙点睛作用。
佛国的亭子从材质上可分石亭与木亭。从形式上有自三角、四角、五角、六角等,随意合宜则制,因地制宜,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位于云湖禅心的“醉心亭”是一座八角浮雕石亭,此亭之艺术,不靠华丽取胜,不靠怪诞引人,而是靠朴实、厚重、粗犷,以刻意追求江南徽派建筑形式为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韵致及色调等取胜,亭子以白色浮雕为背景,分上下两层,隐僻典雅。平面呈菱形,粉墙青瓦。八翼角边两两呈船字型向上翻翘,亭墙面以喜鹊登梅、祥龙飞舞等图案的浮雕为主题,栩栩如生,充满着慧心禅意与吉祥寓意。在建筑上利用了徽派建筑的海棠景窗与北派的四边形景窗等元素,虚实相结、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美感。“醉心亭”醉的情趣不在于亭,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在这里亭子寄托着人们的情感与希望。
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如上所说,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如木结构的敬贤亭、醉松亭、日月亭等。
木结构筑成的亭子,在佛国来说,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它兼有北派建筑的古朴稳重,苏派的婉约细腻,而又具有根雕艺术的巧夺天工,自然造化的精、雅、奇等特点,是传统技艺术与醉根思想的完美结合。它古朴精美,典雅清逸,在全国来说,属较为特殊的形制。
敬贤亭位于龙卧开阳佛国的半山腰,该亭平面呈不规则型,边上两边呈五角形,中间呈六角形,由14根柱子组成的三联亭。两边单层,中间双层亭。攒尖宝顶,翘角飞檐,棱角分明,动感天成,洋溢着强烈的美感。梁下的挂落与美人靠冲破了传统的镂空木格或雕花板,打破了材料与纹样的格局,利用废弃的枝干,结合根雕艺术创作而成,为建筑增添遒劲的精气神,蕴含着深刻吉祥寓意,同时在艺术形式上,柔美与粗犷相互相合,相互对比成强烈和谐,充满着天趣美。亭东俯视整个开化县城尽收眼底,亭西侧有松梅几棵,正前方一片绿草茵茵,风景秀丽,视野开阔,是文人雅士咏诗作画赏景的好地方。
醉松亭位于醉景园,依松临水,其外观两层,攒尖宝顶,檐边线条柔和,角边的套兽端座两旁,大气而不失柔和。亭内拱角交错,梁下是醉根做法的根雕挂落,与底下的美人靠相呼应,工艺精湛、错节缠绕,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磗。
而山顶的日月亭是二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二层圆形弧面分别代表着日和月,与下面四方形表达一种“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向上收缩上举,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给亭子添了一份神秘、一份活跃。
佛国的亭子不论是石亭还是木亭,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景、借景的手法,把亭子和景区的自然山水、建筑、人文、文化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人文情怀的关切,这种人文情怀对亭子的发展及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