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花山
朱兴全
“五一”节,妹妹的儿子浩哥大婚,犬子珩哥应邀回开担任伴郎一职。因为珩哥的一个心愿,我们全家启动了登花山之旅。
那是今年春节,我携珩哥到花山脚下的老领导家拜年。仰望花山,珩哥说:“老爸,小时候你常带我爬花山,什么时候我们全家一起爬下花山吧。”听了儿子的想法,我的心微微一暖:珩哥长大了,孩提时父子活动还历历在心,那是远离父母求学在外游子的一种眷恋,是珍惜,抑或还有丝丝的温馨和浅浅的天伦……
4月的山城,清新的空气中弥散着阵阵柚子橘子花香,犹如当地百姓家制的米酒,清醇典雅,沁人心脾,无影息中就让你微微醺醉,这是值得饱受雾霾的大城市人必须称羡的独有福利。
清晨,我早早来到农贸市场,买了儿子喜欢吃的野生清水小溪鱼,回家后夫人也准备好了莲子薏米粥、气糕、米粿和农家自制豆腐乳、萝卜条。全家人用毕早餐,带上装备,就向花山进发了。
花山,又名卧佛山,现称 “玉屏公园”,山高231.3米,矗立在开化县城中央,往西向南绵延,与营盘山、金定坞叠嶂。山虽不高,但古韵悠悠,游道两旁古木参天,有百年木荷、千年古樟等列入保护的珍贵名木古树。据悉:宋建灵山寺,明建玉公亭,清建锡赉庵。锡赉庵常年香火不断,据说当地百姓有在正月初一抢烧头香的习俗。庵南有棵宋代千年古樟,树干贴满红纸,树根遍插香烛,善男信女虔拜樟树娘娘求福庇佑。
记得珩哥小时候,我常带他晨练,从主道登山至顶,沿革命烈士纪念碑下,从左侧道返回,从不走回头路。锡赉庵直行两三百米处,先前有一个小型动物园,有孔雀、猴子和梅花鹿等动物,这是珩哥最爱去得地方。
再登花山,别样心境。珩哥自告奋勇担负了所有装备,我们也亲尝了儿子长大的福利。春末时节,早晨的太阳像小火炉一样,泛着炙热密密层层地投射在身上。好在花山上各式树木成荫,游道两旁次原始古松参天,曲径通幽,所以登山过程中也不感觉那么晒了。花山的游步道与众不同,两边水泥浇筑,中间台阶有的是制式水泥块砌成,水泥块刻有花纹图案;有的是用汉白玉鹅卵石镶嵌,或嵌有“花山景区,来者心玩”、“注意森林防火”等宣传字样。游步道建设成本较低,还有防滑之功能,码齐排序,倒也不失齐整美观。虽然没有花岗岩材质贵重、典雅,但却有江南山城的古朴之韵、隽秀特质,映射出了山城人民淳朴智慧之特性。
上山后,往左山路坡度相对缓些,往右台阶约有70度爬坡度,这是先前我和珩哥最喜欢走的道。到山脊后,沿道北向直行,尽头折西有一处较陡的台阶,登顶便是“寄畅亭”了。花山公园布局科学,每一个顶峰都设一个亭阁,亦景亦可休息。
我们略作歇息,请游客帮助拍照,便下坡后南拐,又是一段较长且陡的台阶,登到顶就是古城墙,这也是2015年县政府在故遗址上修复的新景点。据记载,花山顶上的古城墙,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时为泥土结构,后毁于水患。天启三年(1623年),改筑条石;2015年开化县人民政府重新修缮,并同步建造了观景台和步行道,俯瞰可一览开化城区。
古城墙再往南,则是蜿蜒连绵的山峦,下辖山坳便是食品公司、金锭坞、营盘山了。我们又作短暂休整、拍照,便折返向东,登顶来到“丹心亭”,尔后下行陡峭台阶,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广场坐西朝东,开阔再无挡遮,太阳热辣地倾射在身上,我们伫立在纪念碑下,心中油然涌生庄严。纪念碑建于1992年,碑高19.49米,为开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镌刻着原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亲笔题写的“开化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敬读了纪念碑碑文,然后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往左侧下山道返程了。
自2007年调任衢州工作后,我便无缘登过花山。今再登花山,虽然景点主体变化不大,但仍倍感亲切。整个公园比先前整洁多了,游客随意乱扔的陋习见不到了,导示牌、休息区、个性垃圾桶等设施也更趋完备。当年催着起早爬山晨练的稚童,如今已是健硕清秀的小哥,有时会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常发表建设性的建议,甚至指导老爸选择购衣色款了。
花山,虽然没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泰山之名,但在珩哥心中俨然有莫名而特殊的情愫。珩哥说:“开化县城虽小,但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澈,空气是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整洁靓丽,连电动自行车也停放有序。文明程度甚至优于就读的安徽省会城市。”其实,这些得益于近几任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五水共治”的前瞻决策,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开化的生动实践,得益于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创建和环境保护的深度举措。
时光是不可逆的,但回味却能让人再度咀嚼往日尘封的感动。作为父亲,我隐约感到:这是儿子对家乡的一种眷恋、对父母亲人的念牵、是一种淡淡且味甜的乡愁。爱是人性的使然,爱家、爱亲人是爱单位、爱家乡、爱祖国的基础。放大拔高,这不也是一种博高的情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