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作风骨水传神 翰墨淋漓显真情
走近开化草书群体
![]() |
“开化草书群体”部分会员作品 |
![]() |
2013年“开化草书”展在衢州举行 |
![]() |
“开化草书群体”部分会员作品 |
记者 余红军
7月25日,记者从县文联了解到,在7月13日结束的“沙孟海奖”第九届全浙书法大展中,我县书法协会会员汪永平的草书作品荣获三等奖,陈群庭、鲍土新等创作的草书作品入展;7月23日,我县书坛再传捷报,我县书协会员汪兴、姜敏的草书作品入选由省书协与武义县政府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四届“温泉杯”书法大赛。
近年来,在全省重要书法赛事中,“开化草书”屡获佳绩,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在这个日益壮大的“草书群体”中,有机关干部、公安警察、人民教师,有职业书家,也有普通农民和个体老板……不同的职业与社会经历丰富了“开化草书”的内涵。在他们淋漓的墨迹中,含行云流水之春,蕴壶中疏狂之夏,感卧波听涛之秋,拥苍劲从容之冬。起承转合间见岁月的风霜、笔端的块垒、大山的风度及淳朴自然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在“开化草书”频频亮相浙江省权威性的书法大展台前的同时,其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打开“开化草书”这轴作品,走进这个“癫狂”的群体。
钟山芹水书云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开化地处钱塘江的源头,名流东注,开济两淅。巍巍钟山铸就开化人的热情与豪迈,涓涓芹水蕴育了开化人的淳朴与宽博。大气磅礴的开化草书便在这悠悠青山与粼粼水波之间应运而生。
吴建其,是开化县书法家协会的“大当家”。说起草书,他打开了话匣子:“草书并非通常所说的‘潦草字’。草书风格各异,从通篇谋划和空间构架上来说,一幅好的草书作品就是一幅水墨画。草书是画出来的。起承转合的跌宕笔画却不失‘匀称’与‘老辣’,‘支离破碎’空间布局也不失笔画的内在绵连。”吴建其相告:“具有一批共同情趣的创作者,是‘开化草书’形成的首要因素。同时,学院书风的影响,对‘开化草书’形成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李建林、吴建其、唐惠贤、汪永平、朱运昭、叶怀明、吴英其、陈群庭、鲍土新、朱晓红、应秀珍、汪兴、汪道明……一批土生土长的开化人,骨子里透露着山里人特有的大气与豪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奔放“草性”使他们笔下的狂草古意弥漫、纵横捭阖。“狂草是速度与激情的结晶!那种提笔就写,豁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酣畅淋漓能给人以全新的生命体验。”在他们看来,草书可以直抒胸中之气,更能抒发自己的性情。
“大草既法度森严,又浪漫率性,是艺术性较高的一种书体,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目前写大草的人不多,而在开化有一个草书创作群体,很难得。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的,在全省更是独一无二。这个团队的形成却并非偶然。它与开化风俗民情、地域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开化精神的凝聚,是与开化人刻在骨子里的朴实、豪情与壮志分不开的。”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欧阳建华对此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磨剑十载志化蝶
陈群庭是中国海外希望小学的一名教师。说起自己的学书之路,他说这是与书协各位前辈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分不开的。陈群庭原是学校的一名书法专职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2010年,陈群庭拜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县书协副主席汪永平门下,潜心学习书法艺术。在汪永平的悉心指导下,陈群庭从小篆、大篆入手,涉猎魏碑、隶、行、楷诸体。在县书协其他人员的指导与影响下,他投入狂草的研习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陈群庭的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第六届中青书法展。如今的他也是“开化草书群体”的一员“干将”。
朱晓红是马金镇徐塘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也是一个纯“草根”出身的草书作者。“我从初中时起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社会后,“白天握锄头,晚上拿笔头”,只要稍微闲暇,他就临池不辍,让自己畅游于书法的艺术海洋之中。“真正带领我进入草书殿堂的是朱运昭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指导,给予了我巨大的信心与动力。”在说起自己的学书之路,朱晓红憨笑着说。在“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与“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的振臂一挥中,曾令许多人为之倾倒。也正是草书变幻无穷的线条与构图,打动了朱晓红。在朱运昭等人的悉心指导下,如今,朱晓红已是开化草书群体的一员。
“书法新人的培养是‘开化草书’实现良性发展与传承的关键。”县书协创作委员会主任唐惠贤介绍,为了不断提高作者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县书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拓宽大家的艺术视野,丰富作品内涵。在每次大赛前,组织有关创作人员召开点评会、评稿会,以集中辅导、个别点评的形式来帮助大家提高创作水平。“除了经常性地开展笔会交流外,县书协还组织会员前往赛事现场观摩。”唐惠贤告诉记者。温州、上海等地都曾留下了他们“求学”的足迹。
书以焕彩颂大千
“艺术来源于生活,书法更是如此。书法艺术的美,是书法家在汉字本身形式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审美观感悟创造出来的。因此,书法离不开生活,书法艺术应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吴建其说。
近两年来,随着开化国家公园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开化草书群体”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为开化国家公园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年春节前,他们还积极组织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把文化送到最基层,用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为基层群众服务。如今走进我县的各乡村文化礼堂、景区景点,随处可以看见一幅幅笔势流畅、神韵俱佳的书法作品。它不仅成了开化国家公园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为全域旅游发展增添了文化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在慢慢弱化,其艺术欣赏价值却在不断“升温”。吴建其表示,今后“开化草书群体”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书法艺术作品,还要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让更多人走近和了解书法艺术。让“开化草书”走进人们的生活。
对于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这一群人仍不满足。 “开化草书”要发展进步,“开化草书群体”还需要做到内外兼修。“书为心画。”书法不仅表现为形式美、技巧美,更重要的是将人的修养、品格怀抱、志趣爱好等精神本质进行了外化与表现。因此要写好字,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博览群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识与修养。自觉地以古为师,回归传统练好基本功,不断积累和提升创新的灵感。更要秉承草书性情不离不弃,抱成一团,努力把“开化草书”推向全省,乃至全国,扩大“开化草书”影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