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绘蓝图 齐力谋发展
——开化气象工作“十二五”期间亮点回眸
![]() |
人工增雨作业科普知识宣传 |
开化气象“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不断深化气象改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形成,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了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
政府主导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现代化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气象防灾减灾会议,将气象灾害防御列入对乡镇的考核,出台气象防灾、人工影响天气等政策性文件十多个。全县每个乡镇建有气象工作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日渐完善。与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十多个部门建立部门合作,实现预警联动、应急响应及信息共享机制,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形成。
开拓创新 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建立了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平台、数值天气预报应用平台,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短期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12小时,短时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精细到乡镇,晴雨预报正确率达85%以上,最高气温准确率达76%以上、最低气温准确率达86%以上,较“十一五”期间平均提高3%。
气象监测设施不断完善,建成28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个大气电场仪、一套等效雷达系统、3个负氧离子监测站,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实现全自动观测,站网平均间距从五年前的10公里缩小到6公里。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从五年前的72%提高到90%以上,全县已建成集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平台联合运作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服务等得到全面加强。组建人工增雨作业队伍,落实作业设备,开展作业20多次。借助县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活动宣传气象科普知识3000场。建成两个红领巾气象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为农服务。气象服务社会满意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五年间在县级机关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中县气象局获“最满意单位”2次,“满意单位”3次。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已涉及电力、水利、公路、林业、国土、环境等多个行业。“十二五”期间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达592期,对外发布预警信号193次,天气快报1043次。
强化监管 气象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开展气象执法5次,防雷行政审批较法定提速90%以上,防雷技术服务满意度达99.8%。强化重点单位监管,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23家。建成国家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2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13个、示范村及社区12个,气象“四员”队伍391人。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556万元,相继完成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开化气象连年获得“市气象部门目标管理优秀达标表彰单位”荣誉称号,连年获得县政府表彰的“防汛工作先进集体”。
“十二五”期间,开化气象部门逐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被授予“浙江省级文明单位”。
回眸“十二五”,开化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十三五”,将一如既往地聚智绘蓝图,齐力谋发展。